以“科学流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如题所述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具体如下:



中国科协在京举办了“典赞·2019科普中国”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多项科技领域评选结果,其中关注的2019年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也新鲜出炉,包括5G基站辐射对人体会产生很大影响;中国高铁辐射严重,坐高铁=照X光;电子烟无毒无害,是戒烟利器等等,纷纷上榜。

面对新鲜出炉的2019年十大科学流言榜,我们每个人首先应该扪心自问,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你到底相信了其中的几个科学流言?相信以后,你又做了什么?是不是把其当作常识乃至真理告诉了更多人?对于那些你自己不相信的科学流言,你又是怎么做的?

面对身边的亲朋好友在朋友圈或微信群转发的这些科学流言,你是积极站出来辟谣,还是选择了沉默?相比于其他的谣言,科学流言的特点就是打着科学的名义去传播,去蛊惑人心。而也正是因为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对公众才更具迷惑性,导致很多人深信不疑。

早就有人说过,敬畏科学,敬畏常识,是遏制和远离科学流言的关键。而不轻易相信,也不轻易传播各种科学流言,正是敬畏科学和敬畏常识的体现。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是科学家,提升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或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对科学和常识保持最基本的敬畏。

面对科学流言,很多人秉持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然后就轻易相信,或者遵照流言中所传授的内容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或者是迫不及待地把其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这样做也许很容易,但是一旦这些信息是错误的,就会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增添困扰和麻烦,乃至损害我们的健康。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对通讯公司设立的通讯基站工作原理、辐射大小、安全范围等等并不了解,只是片面地听信通讯基站会有辐射,危害身体健康,于是就站出来反对基站的建设,结果导致某个区域内的信号不好,居民通讯受到严重影响。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相信科学流言而害人害己的例子。自己不了解就不要盲目相信,更不要轻易传播,多通过网络搜索一些相关知识,这才是普通人面对科学流言应该有的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6

《科学流量》可以先举例子,然后验证流言的真假,最后总结一下应该不信谣不传谣。

3月1日,北京市科协、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了“2月科学流言榜”,“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声呐拥有惊人的杀伤力”“引力波辐射真会伤人”等8项“科学流言”上榜。

科学是科学,流言是流言,如果一定要说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么也应该是对立的关系,科学天生扮演着流言终结者的角色,是阻止流言传播的头号敌人。但是现实的吊诡之处就在于,一旦流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就摇身一变成了迷惑性十足的“伪科学”,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一些流言打着科学的幌子到处传播,不但阻碍了真正科学与真理的传播,而且还会对公众的现实生活带来困扰。

网络时代,流言并没有地域性,不管这则流言是从多么穷乡僻壤的一台电脑前发出,它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此,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科学流言榜”,辟谣的显然就不仅仅只是首都北京的科学流言,而是为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的科学流言辟谣。

网友不妨对照辟谣平台发布的“2月科学流言榜”看看自己相信了其中的几个,上了多少当。这些科学流言轻则虚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重则浪费我们的钱财,还可能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有人相信了小孩戴大人口罩也能防雾霾,结果强迫孩子戴上大人口罩出门,不但不防霾,还容易导致孩子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还有人相信更加时髦的科学流言,也就是引力波辐射会伤人,结果纷纷去购买所谓的“防引力波服”,浪费了钱财不说,现在天气越来越热,还容易捂出一身痱子。

正如前面所说,当流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往往就会具备十足的迷惑性。在在这样的科学流言面前,绝大多数的普通网友并没有什么防御能力,更不用说去主动辟谣了。当多数人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去对待这样的科学流言,那么就势必会造成它们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去影响和困扰更多的人。打击网络流言,维护网络生态健康与良性发展自然是政府的事情,但是作为网友同样应该有所作为。

作为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科学工作者,理应在狙击科学流言方面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来,主动辟谣,普及科学,传播文明,发动群众的力量展开对科学流言的围追堵截,压缩其生存空间。即便是普通网友,没有辟谣的条件和能力,也应该主动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尤其是要避免处于好心去传播科学流言,拒绝成为被别人利用的工具。

正如前面所说,当流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往往就会具备十足的迷惑性。在在这样的科学流言面前,绝大多数的普通网友并没有什么防御能力,更不用说去主动辟谣了。当多数人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去对待这样的科学流言,那么就势必会造成它们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去影响和困扰更多的人。打击网络流言,维护网络生态健康与良性发展自然是政府的事情,但是作为网友同样应该有所作为。

作为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科学工作者,理应在狙击科学流言方面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来,主动辟谣,普及科学,传播文明,发动群众的力量展开对科学流言的围追堵截,压缩其生存空间。即便是普通网友,没有辟谣的条件和能力,也应该主动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尤其是要避免处于好心去传播科学流言,拒绝成为被别人利用的工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19
以科学流言为题写一篇论文,这个你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严谨科学的方方面面进行学术论证,然后破除一些科学上的流言蜚语,才能够让人们一些醒目
第3个回答  2020-03-19
以科学流言为题目。可以选择一个比较流行的科学谎言加以驳斥。
第4个回答  2020-03-19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的话,你可以跟你的老师探讨,毕竟大学的论文不是那么好写的,要花很长时间准备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