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秦国的战神的?

战神白起如何让一支垃圾部队成为秦国一流强军的?

白起,又名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在秦昭王在位时期,带领秦军为国征战,大小战役七十余次,几乎从无败绩,累计斩首百万,在战场上立下赫赫威名。白起一旦挂帅,必率王师凯旋,使敌闻风丧胆,不敢触其锋芒。从士卒到武安君,凭借其严明的军纪,灵活的头脑,善变的谋略和出色的指挥,一步一步成为大秦子民心中的“战神”。

自商鞅变法开始,实行二十等级军功制,由此秦国的军事实力迅速提高。这二十等级依次为: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关内侯,彻侯。此一制度施行,秦国上下兴起参军热潮,青壮男子积极参军,白起也涌入此次热潮当中。秦惠文王在位时,以纵横家张仪为相,公孙衍为对抗秦国联合六国兵阵函谷关外,此时白起领军,突袭联军粮仓,生擒韩国太子,从此崭露头角。

秦昭王十三年,白起获左庶长爵位,领军击韩,这年,宣太后兄弟穰侯魏冉称相,第二年,白起升左更,率秦军与韩魏联军激战于伊阙,此役生擒敌将公孙喜,斩首二十四万;第三年,率军伐魏,一鼓作气,接连攻陷城池六十一座;第四年,与名将司马错拔重镇桓城。其后数年,攻赵讨楚,攻破楚国都城郢城,水灌鄢城,逼楚国迁都,将郢城作为秦之南郡,经此役,白起声名大噪,闻名华夏,因功获封武安君。秦昭王四十七年,因秦韩战争引发与赵国的上党郡归属之争,由此长平之战打响。此时,赵国经历武灵王胡服骑射,收复中山,以俨然成为当时七国之中唯一可以秦国争锋的国家。起初,老将廉颇利用地利优势,坚守不出,对战秦将王龁,两军相拒长达数月,后秦王命白起挂帅,白起秘至阵前,调兵遣将,私下使反间计,使得赵王调离廉颇,使得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挂帅,结果赵括轻军冒进,陷入秦军重重包围,三十余万赵军成为降卒,但是此时,长时间的战争使得两国国库空虚,白起不得已坑杀数十万赵军,由此,白起获“杀神”之名,进一步奠定了在秦国的战神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1
首先,你的这个问法就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白起根本就不是什么战神。白起不但不能誉为“战神”,而且连名将、杰出战将都算不上。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白起属于商鞅围弱屠戮式的低水平战法。这种战法是专门挑选劣将弱兵作为作战对象,采取包围胁迫投降后,再诱骗屠杀俘虏,以博取“百战百胜”与“斩敌惊人”的虚假威名。所以,白起一生都没有挑战过名将。因为这种方式,白起没有学会如何处理和利用俘虏,唯一的办法就是屠杀。这是战争中最低水平的战法,连秦国真正的名将司马错都看不起白起。本来白起在长平战役中有一次机会可以挑战名将廉颇,但是白起不敢对战廉颇,找借口当了缩头乌龟。长平之战一开始,秦军就陷入偏颇的阵地诱惑消耗战的圈套,把秦军拖在长平一战就是两三年,廉颇的逐渐消灭秦军有生力量导致伤亡惨重,最后连十余岁的少男都被强征入伍。秦昭王才强令白起出战。但是白起还是不敢对决廉颇,要求秦昭王用重金贿赂赵国权臣诬陷撤换掉廉颇,换上新毛头赵括后才敢出战,最后白起还是采取惯用手法取胜,诱骗屠杀了投降的赵军。长平之战后秦昭王头脑发热,企图乘机一举攻下赵都邯郸。这时白起非常明白,一旦攻打邯郸必然导致赵国重新启用廉颇,即使白起指挥也必然失败。白起有自知之明,知道不是廉颇的对手。最后抗旨不去打邯郸。秦昭王只好另外换将攻打邯郸,结果秦军惨败而归。当然,白起也因为抗旨被秦昭王斩杀了。长平之战后,秦国长达十年都没有军力组织大的战役。有趣的是,作为秦兄赵弟的秦赵两国,王翦时代又遇到李牧,王翦打不过李牧,也是采取同样的办法贿赂赵国权臣污蔑撤换掉李牧,王翦才翻了身。所以。白起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名将,更不要说什么“战神”了。
但是为什么又会有“四大名将”是白起、廉颇、王翦、李牧的说法呢?其实,历史文献根本就没有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来源于《千字文》的“起翦颇牧,用兵最精”一句。因为《千字文》是古代三大启蒙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之一,古代可谓家喻户晓。于是在传播过程中,就有不了解历史真相的人断章取义,把白起、王翦、廉颇、李牧附会成为“四大名将”的说法。实际上,《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并不是一位真正的历史学家,把白起列为名将也是一人之见。而且根据《千字文》上下文的意思,是写到战国后期秦赵争夺统一权的争霸战争时期,就是白起、廉颇、李牧、王翦四人用兵最精通了,而不是说这四人是战国四大名将,更不是说这四个人是整个历史上的四大名将。由于《千字文》的蒙学普及性,加上民间不懂历史真相的人们借助这个句子断章取义编故事,以虚传虚就伪造出“四大名将”的说法。而一些历史盲和蒙学盲更是添油加醋,以白起排在第一就把白起吹嘘为“战胜”的说法了。而实际上呢,《千字文》是蒙学读物,要求节韵和谐,才按照“起翦颇牧”来排列才朗朗上口。而不是白起比后面三人出色。
实际上的历史记载,并不存在李牧、王翦、廉颇、白起为“四大名将”的说法。根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实战军事家是赵雍(赵武灵王,因为是君主所以不以名将而论)、吴起、孙膑、赵奢、乐毅、田单、李牧、王翦,其次是廉颇、牛翦(赵武灵王的骑兵主将,也是弩的发明人)、司马错、赵毋恤(赵襄子)、秦开、庞煖、庞涓、蒙恬、王贲、匡章,再次才是剧辛、樗里疾、李信、田忌、白起、蒙骜、项燕、田光、乐乘等。历史上专门记载了田单找以智慧战法著名的名将赵奢论将,赵奢指出了当时军界著名的将领,白起不如廉颇,廉颇不及乐毅,田单与乐毅旗鼓相当。历史还记录了白起不同意白起战法的言论。说明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白起以诱杀俘虏博取虚名的真相,并不看好白起。实际上上白起也不敢挑战名将,面对廉颇更是犹如老鼠见猫一样的心理。这也说明白起本人也有自知之明,打不赢廉颇就躲,为了躲避偏颇,秦昭王把白起处斩了,缺乏政治头脑的白起也因为躲避名将偏颇,把脑袋都躲掉了。这是白起的可悲之处。
因此,白起不但不能称为“战神”,而且连出色的名将都算不上。整个战国时期真正称得上“战神”称号的人物,就是只有进行“胡服骑射”创立正规化骑兵的赵雍(赵武灵王)一人,而吴起与孙膑可以称作“谋神”。
第2个回答  2019-07-03
白起原是战国时期秦国人,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正值秦昭王统治时期。彼时秦昭王野心勃勃,想要一统天下。于是他开始在全国上下招募人才,而白起,就是在这时隆重登场!白起的历史地位之所以那么高,一方面,是因为他所带领的七十多场战役中,皆没有败绩,而这一点也足以证明白起拥有出色的谋略和指挥才能;另一方面,是白起的功绩加速了秦国的大一统,功不可没。白起的成名战是伊阙之战。公元前293年,秦国对阵魏韩联军,魏韩联军总共有24万,而秦国兵力却不足魏韩一半,白起作为秦国主帅对阵魏国主帅公孙喜、韩国主帅暴鸢。原本是十分难打的一场仗,但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白起敏锐地意识到魏、韩两国的内部并不是那么团结。于是一番思量过后,白起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部署疑兵,趁魏兵不备,突击进攻,一举歼灭魏韩联军,斩首24万。这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让白起一战成名。多次作战,最终名震天下。
第3个回答  2019-07-03
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
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最后坑杀赵军四十万。此后白起战功赫赫,七十多次战役无一战败。
第4个回答  2019-07-03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