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造假多种多样,不知害了多少人倾家荡产!

如题所述

翡翠原石的鉴定是整个翡翠鉴定中难度最高、风险最大、涉及面最广以及知识性、经验性最强的鉴定技术,其原因是情况复杂、变化多端、真中有假、优非真优、有假难辨的情况时时存在。

接下来小南带大家举个例子;一起来看看一位老板50万买的原石一刀下去只剩下5块 的惨痛经历。在赌石这个行业里,我们经常听到“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抹布”这句话!

这是一块典型的“乌皮”原石,已经开出多个诱人的小窗口。阳绿,虽然色不够阳,不够辣,可起码是满绿啊!从窗口来看,起码糯种是跑不了的!

原货主叫价200万,经过一阵软磨硬泡,各种讲价攻势后,最终以50万人民币的超低价购入。这位老板仿佛已经看见了几百条满绿手镯在向自己招手了,迫不及待开始上切机,准备见证奇迹的发生。

接下来的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刀起刀落,在场的人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随着机器轰鸣声停止,所有人都看呆了

这时候,比较有经验的前辈算是彻底看懂了——这是作假原石啊!

无色,全白,还没有半分水头,垮得这么纯碎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不过仔细看擦口,里面好像另有玄机。在每个擦口外都有一圈细看很明显的裂痕。

造假者在无色的原石上开一口并镶嵌一块色正质地较好的翡翠,以掩盖内部劣质部分,所以这些有颜色的擦口其实是找真有色翡翠补上去的。

同胞逆天的造假原石,那技术简直是再也无他了!可是那也只是限于小块的原石,像这么大的原石造假也真还是第一次见。其实他的假皮补真翡翠的手法也不是无法鉴别,只要稍有经验,自己观察推敲,还是能看出他作假的小技俩。

可是,几乎所有人看到这么诱惑的一大块原石,早已经被自己幻想出来的满脑子的人民币给打败了,哪里还顾得上用心看,除了长期混在圈子里的人,我想很多人都会像这位老板一样,在低价和高回报的诱惑下毫不犹豫的掏钱!别一看到绿色的东西还挺便宜,就下手。

下面我们再来一下翡翠原石造假有哪些?

一、假皮类

这类做假的原因很多,欺骗性也较大,其做假的原因总的来说不外乎是将翡翠的实质蒙盖,以达到欺骗的目的。而做假的方法是把一些翡翠皮壳的风化层粉碎后,再将一些石英砂类,用胶将其粘到翡翠原石的表面。因此,质软、有胶性,没有细晶粒自然排列的表现,这是假皮类的最大特点。

二、假色类

这类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镀色、炝色或火烧,在鉴定中很多地方与饰品的鉴定一样,但是在有些迹象方面却是饰品所没有的。如原石中存在的绿色是由表向里浸入。绿色的色调总有一种不蓝及黄的味道,而且表层处可看到一些大小不等的烧焦点,这些焦黄点的产生是由于受到酸、碱的腐蚀而造成的。所对在鉴定时只要认真观察就可很容易发现那些做假迹象。

三、假象类

原石中因存在裂纹、黑点、残损等问题,故用制造假象以分散鉴定者的注意力或掩盖住其缺陷为目的,其方法多为涂墨、写字、贴胶布或纸、抹泥、去皮不抛光或大件开小口等。

四、镶嵌贴片

在无色的原石上开?一口并镶嵌一块色正质地较好的翡翠,以蒙骗或掩盖内部劣质部分,鉴定时应注意镶嵌部位或开口处是否有异样,有否粘合痕迹等。

五、探孔补洞

对原石内部情况不明,为了了解内部的情况,先钻一小孔。见质地低劣无色或色差;或是将绿色取出后再将该孔补盖。由于其面积较小,故一般不容易发现。

六、伪造风化

质劣的翡翠或因其它原因而做假壳者,为了掩盖其人工痕迹,将其埋入土中,并在其周围放入酸或碱等腐蚀物浸蚀。这样就可使皮壳的表现相似于天然风化。

认识翡翠的真假是不难的,但是鉴定翡翠原石质量优劣就不那么容易了,它并非饰品那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所谓“神仙难看寸玉” 就说出了要想知道翡翠的内部情况是十分不易的。以上是小南鉴别原石造假小知识希望你们在收藏,爱玉的路上不迷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