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围绕“快乐”或“痛苦”写一篇记叙文。

如题所述

欢乐·痛苦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经历中的一起一落的波折,有欢乐,有悲伤,有甜蜜,有痛苦……正是这丰富多彩而未知的人生路程,才使得生命富有价值,富有意义。

在自然的角度上,痛苦与欢乐相生相成。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漫长的冬季严寒,使松树饱受一个季节的痛苦,却仍然在漫天飞雪中傲然挺立,当冰雪融化之际,春天盈盈飞来,掠过这道伤,掠过这道痛苦,带给它生机,带给它欢乐。

在生命的角度上,痛苦与欢乐相生相成。诚然,鹿是高尚的唯美主义者,那对俏皮弯曲和醒目含情的鹿角使她成为“高贵”的代名词,就连自己在水中观察倒映于水面上的影子时也含情脉脉。但是,当鹿驰骋在郁郁葱葱的森林时,那对角却会成为她的羁绊。一不小心这美丽的生命就会卡在树杈上,面对天敌的追捕,却只能坐以待毙。在生命的意义上,这便是欢乐与痛苦的必要联系。

在人生的角度上,痛苦与欢乐更是相辅相成。苏轼贬官在外,心情必然是沉闷痛苦,凄凉而又无奈,但是他却寄闲情于山水,在自然之间寻找欢乐;他寄情于故友,在谈笑与诗歌曲艺之中寻找欢乐;他寄情于寺僧,在古庙的穆然脱俗之间寻找欢乐。就是这种豁达开朗的超然乐观,清闲散雅的为人作风,才造就了他在豪放诗坛的不朽地位。痛并欢乐着,他的恩师欧阳修又何尝不是如此。“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痛苦与欢乐亦是相生相成。走近柳永,从他坎坷不济的命运上,我们也看见,被科举仕途所排挤的命运是多么的痛苦,但是有烟花柳巷、勾栏瓦肆让他吟诗做伴,词曲兼工,舒展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又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在他的眼中,浮名都可换作沉吟低唱;在他的眼中,功名利禄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这种婉约沉香的境界,反而会使他觉得欢乐,使他成为婉约派诗词的第一人。痛苦,何尝不造就了欢乐?所以,欢乐与痛苦亦是相生相成的。

在我们的角度上,痛苦与欢乐亦是如此。当一次考试失利后,固然会有悲伤难过的心理,但是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在制造错误的过程同样也是在解决错误。正因为有了失败才会给下一次成功作铺垫。考砸了,我们痛苦,但是我们因吸收了新知识而欢乐。所以说痛苦亦是与欢乐相生相成的。

人生的经历因为有了痛苦与欢乐而丰富多彩,我们应感谢生命,它使人生这段茫茫大路上充满了丰富的内涵。

(2)

痛和快乐从来都是形影不离的一对。痛点缀着快乐,快乐充满着痛。

其实,痛与快乐就像大自然安排的昼夜。没了昼的光明就无所谓夜的黑暗,没了夜的宁静就没有了昼的喧嚣,所以我们生活在忧伤与快乐中,痛并快乐着。

“秋心”,一个“愁”。花开花落十余年,我越来越刻意地去寻找着这“愁”、这“痛”。在夜深人静时,我会打开心,去倾听那二胡流出的长长哀调;会拿出《天净沙·秋思》去体会天涯旅人的寂寞;会翻开那一部部的爱情悲剧,任凭眼泪润湿我的双眼;我会为一片落叶而唏嘘感叹;会为一次挫折而终日锁眉……但这一切都源于我快乐着,其实我们内心都有一方净土——单纯,宁静,这是我们在快乐时才去寻找的,是快乐时才能体验得到的。而恰恰我们把它给了“愁”与“痛”,因为有了它,我们才发现我们快乐着。我们有时需要用“痛”去慰藉我们的心灵,而不是“快乐”。

我在快乐与痛的交替中体验着生活。我依旧沉迷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但我也发现这“痛”也是一种说不出的美,因为它又充满着希望与快乐。

无意中选中一张图片:金江暮色中的沙漠,伫立着一只昂首的骆驼。黑色的轮廓仿佛是忧伤的凝聚,孤独的驼铃似乎叮叮当当地诉说着无奈。但当我感叹于这萧索之后,我发现了其中的快乐——那就是希望。在空灵中渲染着金红的色彩,用黑色沉淀出希望的影子。这是一种空旷中烘托出的希望,绝不热烈,绝不鲜艳,但这才是最纯然的希望,而这才会孕育出最纯美的快乐。这一切来源于“痛”的凝练。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它们两者都需要用痛与快乐去演绎。否则我们不会为单纯的快乐去捧腹,更不会为单纯的痛去感动,正是因为痛并快乐着,所以我们在欢乐的艳阳天里学会冷静,在忧伤的黑树林里看到光明。

我们因为有了痛才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去寻找痛。痛并快乐着,于是我们拥有了生活 \ 望采纳~!互相帮助~十分感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