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的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并不是修辞手法!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都有共同点,写出了他们都是历经苦难仍生生不息,都体现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的主旨。

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扩展资料

这篇散文的美在于描写的细腻多姿和结构的玲珑精美。文章的写景细腻而又有层次感,有色彩的摹画,有形态的绘制,又有芳香的捕捉,从外象写到内质,从视觉形象写到味觉感应,用墨丰腆,笔致多变。

从描写的层次看,色彩的摹画重在先勾勒整体的轮廓推架,形态的绘制则重在泛写的画面上推出单个的特写。写色写形,重在外象,写香则重在内蕴,为画面增添立体感和深厚感。

内外结合,形意结合以及描写时空的固定性与流动性的结合,使描写的笔致严谨而又疏放。文章篇幅短小,玲珑剔透,结构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起笔到“不觉加快了脚步”收墨,前后呼应,首尾衔接。

停住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生命声力所催促,意脉流贯,结构严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写景细腻且颇具层次感:有色彩的摹画(如“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等),有形态的绘制(如“像张满的小帆”、“像忍俊不禁的笑容”等),又有芳香的捕捉(如“浅紫色的芳香”)。

从外象写到内致,从视觉形象写到味觉感应,用墨丰腴,笔致多变。篇幅短小,玲珑剔透,结构从“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起笔到“不觉加快了脚步”收墨,前后呼应,首尾衔接。停住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催促,意脉流畅,结构严密,给人一种韵致天成的感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13

    《紫藤萝瀑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文章,选自《福建文学》1982年第7期。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感到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第3个回答  2020-04-12
紫藤萝瀑布
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第4个回答  2019-06-27
紫藤萝瀑布
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