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 将进酒 根据诗中李白的性格写随笔 400字。 乱七八糟的不要

如题所述

将进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简析】:
《将进酒》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游乐。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 “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 “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 “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 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 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5
夜暮了,秋风渐起,月光透过窗纱照到床前,酒过三巡,李白独坐床前,手端酒杯,望着一轮明月,愁绪满怀,思绪万千。于是,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极普通不过的几句话,但这几句话让后来的人们不断吟诵之后,便成为了家喻户晓、最具魅力的五言绝句《静夜思》。李白压根儿就不曾想到,就是那几句简单的话,在一千多年之后,竟然会作为识字入门的经典词句,被人们一直所传诵,要是李白知晓的话,肯定会大笑不止。
  提起唐诗,不能不提我国诗仙第一人———李白,而说起李白呢,我们又不能不提到李白诗中的酒。在他的生命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酒是李白心灵的慰藉,酒是李白诗作的源泉与动力。缺乏美酒的滋润,李白的诗便显得有些单薄与苍白无力。后人这样说道:“李白酒杯一端,文思如泉涌,一口下肚,运笔如有神。”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李白的诗断不可离开酒,诗中的酒也离不开李白本人,即诗外的酒和诗中的酒已浑然融为一体,酒既成就了李白,也辉煌了唐诗。
  后人谈论诗作的成就,言必称“李杜”,“李杜”宛如屹立于我国诗歌颠峰上的两棵奇芭。杜甫,诗学博大,力充气盛,无所不包。李白呢,他天性不羁,浪迹天涯,以诗酒自适。因此,王士祯称七言歌行子美如《史记》,太白似《庄子》。我想,这里边,或许和李白喜饮酒、信道教、好剑术是有些许缘源的。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人生难得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确,李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李白淡泊名利,恬适自然。他在长安供奉翰林,虽说不上是春风得意,却也是洒脱无拘,“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酣饮放歌,陶醉于一种无拘无束,心怡飘然的风味中,将人世间的机诈之心,一扫而空。
  在酒的世界里,李白可尽情的游乐欢快,豪迈奔放,不受任何束缚,不向任何势力低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何等自在逍遥,李白的诗似一壶壶醇厚芳香的佳酿,多么沁人心脾啊!
  李白不是那种特别擅长思乡的诗人,除《静夜思》和《宣城见杜鹃花》之外,我们几乎找不到其怀乡的诗文。无论是身处山水美景而雀跃,还是身心疲惫而伤感之时,酒总是时时陪伴在其左右。难怪,杜甫称其为“酒中仙”,的确名副其实!
  李白二十五、六岁出蜀,曾漫游各地,天宝初年,贺知章敬仰其文才,推荐给唐玄宗,后司职翰林,作为侍从草拟公文。不足两年,因怃杨贵妃被谗言而辞官离京。途中李白彷徨苦闷,乘着酒意,一篇传诵甚广的力作《月下独酌》便应运而生。诗人独自在外,于月色满地的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邀月对影,结伴成三人,时而同饮,时而欢歌,载歌载舞,宛如友人聚会放歌畅饮,不亦乐乎。与月光、影子成群同饮共舞,这,当然是诗人的一种幻觉而已,或许李白喝了不少酒而酩酊大醉,开始梦游了吧。然而,李白当时毕竟是“暂伴月将影”,而非“行乐及春”、“永结无情”,因此,诗中字里行间显露其“借酒浇愁”、“抽刀断水”的伤感之情。
  李白从小抱有“辅弼天下”的志向,但一直不得志,于是,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愤激之情,面对“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的美酒佳肴,竟萌发“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情。李白能喝酒“斗十千”,也许,这有些夸大其词,或许古代酒杯尚浅,所乘之酒甚少。但能饮“斗十千”者,想必也是海量了。
  当李白遭受了一连串挫折之后,回望曾经所走过之路,个人抱负仍无着落,才华不得舒展,因而“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对人生前途豁达仍溢于言表。李白与鲍照的一味悲愤决然不同,李白始终坚信自己必然会有远大前程,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总有一天会施展其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但命运似乎偏偏同他开了个大玩笑,一生终不得志。
  李白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安史之乱,辅佐永王璘而受牵累,流放于夜郎,中途遇赦东归,晚年流落江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于其族叔李阳冰家中。南唐后主李煜成天不问国事,天天沉迷于诗词酒色,词填得可谓精妙绝伦,甚是了得,但最终却落得个家亡国破,自己也沦为囚徒的悲惨境地。倘若李白仕途一帆风顺,实现其政治抱负,他还能否拥有那份天生与之俱来的浪漫情怀?我也怀疑,是否还能欣赏到李白曾留下的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无从考证,李的佳作是不是是全是酒后而作,但可以肯定,李白酒后,吟唱出了不少传世名篇。“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是他的好友杜甫对他一生的最佳写照,也道出了李白的诗情与酒意。
  诗仙李白也自称“酒中仙”。由此看来,要白因诗而成仙,李白也因酒而成醉仙。
  李白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杜甫有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好个“酒中仙”!
  寻酒不归的李白,天子差人找他;
  酩町大醉的李白,宠臣伺候着他;
  睡眼惺忪的李白,却依然诗如泉涌,醉笔生花。“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于是,一个醉态可掬的李白,一个真真切切的李白,就这么潇洒的醉在天子的脚下,醉在众臣的面前。时至今日,大浪淘尽,李白依然鲜活的吟醉在我们脑中。
  好个李白!
  “嗜酒见天真”.他的真,就如他口中的酒,不掺半点儿水。
  荣华富贵算什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功名利禄算什么!“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这一切的一切,都可随杯中酒一饮而尽,淡然而消。
  有人同饮,他“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何等的气魄!他喝出了万丈豪情。
  无人对酌,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又是何等的诗意!他喝出了浪漫飘逸。
  得意时,他必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失意时,他抽刀断水,举杯消愁。
  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可我们看不到消沉萎靡的李白,李白依然故我。也许,正是酒,使李白愁而不悲,悲而不戚,戚而不伤,伤而不废。正是酒,使李白忘却了人间的烦忧。正是酒,使李白活的潇洒活的从容.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风歌笑孔丘”的李白;一个“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一个“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
  醉酒下的诗文,气势是强烈的,意境是奇特的,想象是大胆的,语言是夸张的.他让自己的生命力和个性在酒中充分的释放,在诗中尽情的张扬.想长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入京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忧愁时,“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无怪乎,杜甫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于是乎,昂扬中我们看到了理智,陶醉中又见其觉醒.千里送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待功名,“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思考人生,“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对酒步觉瞑,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李白在自然中徜徉,酒中的李白与自然已浑然一体了.
  酒中乾坤荡荡,诗里皓月汤汤.酒蕴育了李白的风流,酒升腾了李白的诗文.
  自古鲜花送美人,宝剑赠名士,那么,酒,不就是上苍给予李白的最好馈赠么?酒,对于李白,不正是绝配么?
  唯李白,方显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万丈,酒的万古柔情,酒的羽化登仙。李白让中国酒文化的到了最好的传承.在李白的杯中,酒发挥的淋漓尽致,飘香流芳。
  李白因酒而越发洒脱飘逸:酒因李白而更加酣畅淋漓。
  不知是酒成名了李白,还是李白成名了酒。
  只知道李白与酒相得益彰,酒与李白已融为一体。
  于是,当你拿起李白的千古诗句时,你会闻到一阵阵浓郁的酒香,不读,已醉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