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学习的小诗

如题所述

1:《书院》(宋代: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释义:努力读书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即便书籍的种类很多,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2:《寒夜》(清代:袁枚)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裘香烬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释义:入夜天气转凉,丈夫烛下读书忘了睡觉,被褥没了熏香的味道,香炉没了烟气,妻子生气的拿走他的灯,问道“你知不知道现在是几更天?不要只顾读书忘了时间!”

3:《观书》(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释义:书籍就像多年的朋友感情很深,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章后,胸中再无半点世俗的杂念。新的想法通过读书源源不断的涌来,像东风里的花和柳日新月异。权贵们到处寻找好风景,却不知道书斋里别有春光。

4:《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释义: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就要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我,而是周公的情义,孔子的思想,我正全力投入钻研中。

5:《读书》(宋代: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释义:读书 一定不要绝急急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应该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先放一放,但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知识需要认真思考。

扩展资料:

(1)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工于诗,古体、律诗兼备。诗多悲壮之调。如《夜思中原》“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登多景楼》“北固怀人频对洒,中原在望莫登楼”。也有的诗写山水景物,清新秀美。

(2)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3)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4)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王贞白传世不多的诗中颇多佳作。譬如以写景而论,其诗笔致清婉,清俊自得,每有独到之处。“虹截半江雨,风逐大泽云”(《雨后登庾楼》),描写江湖气象,视觉开阔,意境高远:“边声动白草,晓色入枯河”。

(5)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能诗,《陆九渊集》中录存诗作一卷二十三首。《鹅湖和教授兄韵》云:“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诗有一定的学究气。其论诗尚允当。如“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今若但以古诗为师,一意于道,则后之作者又当左次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过

百度百科——袁枚

百度百科——于谦

百度百科——王贞白

百度百科——陆九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7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 《劝学》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论语·公冶长》

释义: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3、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高明《琵琶记》

释义:从小有很多才能和学识,不甘落后,一直有达到一定目的的决心和勇气。

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的《观书》

释义: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释义:经典的书籍不要怕麻烦,多次品味后才知其中蕴涵的真正意义。 

扩展资料: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

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

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

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6

1、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规定自己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4、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5、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6-2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孔子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日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孔子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古今贤文·劝学篇》韩愈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柳氏二甥求笔迹》 苏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6-2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