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从田文镜离开后为什么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如题所述

这段戏其实很精彩,腿脚略有残疾的邬思道从田文镜手中逼了五千两幕僚费,逼着田文镜把自己撵走之后,他就赶紧跑回家中,带上了老十三胤祥送给他的丫环还兼着媳妇儿的如月,一边走还一边叨咕着“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那么究竟是谁来了让足智多谋的邬思道如此急匆匆的就跑了呢?

答案很简单,这个人就是雍正。为什么曾经邬思道竭尽全力辅佐的雍正会让他如此害怕呢?这还得从雍正继位说起。

邬思道本是康熙中期参加科举的举人,但邬思道因为当时科举中有主考官纳贿舞弊的事情,于是邬思道联络众考生大闹贡院搞倒了主考官,但是由于带头大闹贡院,邬思道也沦为了朝廷通缉的要犯,直到孝庄去世康熙大赦天下,邬思道才成为白丁敢出头露面。

邬思道是一个非常聪明多智的人,但由于被朝廷通缉过,且还在逃跑途中落了残疾,所以他今生无望在入官场为官,但是邬思道又不死心,他一生才能和本领没处施展,这时候正好雍正慕名招募他作为自己的师爷和幕僚,邬思道也想一展抱负,于是他就加入了四爷党,为雍正参与九子夺嫡积极出谋划策,并给雍正制定了“不争”的战略。

邬思道辅佐雍正之后,为他制定了夺嫡战略,还为他教导出了弘历来取悦于康熙,弘历从而又为雍正在康熙心目中加了不少分,最终在邬思道的出谋划策之下,雍正顺利获取了康熙喜爱和信任,登上了皇位宝座。

但是在雍正登基那一天起,邬思道和雍正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前两人是知己是朋友,可以无话不说,但当四爷继位之后他就是天子,是雍正皇帝,而邬思道则成为了那个知悉皇帝秘密最多的人,所以狡兔死,走狗烹,良鸟尽,弹弓藏,邬思道担心自己有杀身之祸,所以他千方百计想逃离雍正身边。

就从雍正继位当夜,邬思道与雍正那番精彩绝伦的对话就能看出来,邬思道十分不愿意再留在雍正身边,就像当初老十三胤祥送他那天,他送给老十三的那句话: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往,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以上这些就是邬思道对雍正的想法,那么电视剧中雍正本人对邬思道的想法又是如何的呢?其实这些从雍正继位当夜他回雍亲王府去找邬思道就能看出来雍正的想法。

很多人都认为雍正继位当夜回雍亲王府去找邬思道其实就是想杀了他灭口,小说中也确实是如此交代,但是按照电视剧中的雍正人设来看,他却未必是想将邬思道灭口,电视剧中雍正的人物形象比小说中更加宽厚和磊落一些。

电视剧中不能说雍正继位当夜回王府对邬思道是没有杀心,但杀心绝对并不重,雍正当时回去更多的是纠结如何处理邬思道,毕竟邬思道其人有谋略和机智,雍正继位之初人心不稳,正是用人之际,所以雍正当时是纠结重用邬思道还是将他灭口,可以说雍正当晚与邬思道对话也是处在纠结之中,直到邬思道自己向雍正做出了承诺。

雍正本想启用邬思道,将他留在京城做官,一是自己亲自监视他,二是他也确实能对自己主力很多,所以雍正在这一夜并不是一味地想杀掉邬思道。但是当邬思道向雍正提出自己有三不可用之说,外加他有提出想半隐。

这时候电视剧镜头给了雍正一个犀利带有浓浓杀意的眼神,这一段必须得说雍正十分到位,一听想半隐立刻眼神中泛起了杀意。

但是当邬思道说出愿意去雍正心腹的李卫那里接受监视,话说的很好听,怕皇上想念臣云云,其实就是怕雍正担心自己跑路,所以邬思道主动提出愿意接受雍正的监视,这样雍正也就打消了对邬思道的杀意。

所以说从雍正继位当夜就能看出雍正对于邬思道并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样抱有浓厚的杀心,如果雍正真决心想杀掉邬思道,那继位当夜就足可以灭掉邬思道的口了,根本不会给邬思道说的机会了。

况且雍正一直知道邬思道现在李卫那,后来又到了田文镜那,以雍正的精明不会不知道邬思道利用田文镜不知他和自己的关系而钻空子逃跑,雍正都可以有机会直接派人除掉邬思道,但是雍正都没有这么做。

包括后来雍正亲自向田文镜打探邬思道哪去了,田文镜实话实说邬思道被自己撵跑了,田文镜看雍正对邬思道很上心便想派人去追,田文镜当时是是河南巡抚,如果他想在河南境内派人追上邬思道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是他的提议却被雍正给否决了,雍正说:随他去吧。

这都足以说明雍正对邬思道已经释然,没有杀心了,所以雍正真的如果要杀邬思道,那么邬思道跑得再快也来不及。

那邬思道知道雍正的心思吗?其实以他智近于妖的谋略,他大概也能知道,但是他更加知道雍正还想自己继续替他出谋划策对付八爷党胤禩等人,而邬思道已经厌倦了,他看着雍正当了皇帝就足够了,他不想再过多的参与进皇家势力争夺之中了,因为真的是一不下心就会让自己粉身碎骨。皇帝的事情知道得越多自己死得越快,所以邬思道不想在参与其中了,这才是主要的。

只要见了雍正面那么邬思道再想走那可就真有杀身之祸了,因此邬思道才故意趁雍正没来河南之前,故意在言语上刺激田文镜,并对田文镜狮子大开口要了五千两幕僚费,就是他瞧准田文镜的脾气秉性,结果导致田文镜一怒之下给邬思道结算了幕僚费,然后将他撵走,这样邬思道就名正言顺的可以离开雍正的视线了。

所以说邬思道喊着如月赶紧走,其实怕的就是雍正御驾来临后他就走不了了,必须要赶到雍正御驾来临前赶紧先走。

其实关于邬思道的这段戏很精彩,但是与原著小说中又略有出入,原著小说中雍正确实对邬思道有着很强烈的杀心,原著中邬思道从田文镜之处走了之后并没有逃脱掉雍正的手指心,他又回到了雍正心腹李卫的地方,后来更是被雍正召到京城,雍正本想在京城将邬思道弄死,幸亏邬思道的学生弘历也就是乾隆出来为老师求情,雍正最终才饶了邬思道一命,放他归隐山林,这才是原著中邬思道的结局。

至于历史上确实有邬思道其人,不过历史上他只是个绍兴师爷,他其实和河南巡抚田文镜算是忘年之交,他比田文镜小了26岁。

因为天生腿脚带有残疾,外加科举考试不中,所以邬思道为了谋生做起了官家的幕僚师爷。田文镜非常欣赏邬思道的文采礼聘其为师爷。

其时田文镜主政河南,在河南大力推行雍正新政,这其中邬思道为田文镜出力不少,由于邬思道文才斐然,经常帮田文镜写奏折,外加推行雍正新政十分得力,以至于雍正都知道田文镜身边有这么一个得力助手,雍正在给田文镜回复奏折时曾经还特意问候过邬思道近况,因此一名小小的幕僚师爷邬思道由此而青史留名。

而电视剧中邬思道的作用主要是替雍正出谋划策,其实也是有历史原型根据的,在历史上为雍正夺嫡出谋划策的幕僚叫作戴铎,是雍正还是雍亲王时的幕僚。

在历史上正是戴铎积极劝雍正参与争夺皇位,并为雍正制定争夺皇位的战略,对雍正登基助力很大。

但是历史上的戴铎很明显不懂得狡兔死,走狗烹;良鸟尽,弹弓藏的道理,雍正继位之后,先封戴铎为福州知府,之后不久又晋封戴铎为四川布政使。再之后戴铎在四川布政使的位置上就被雍正以恃宠忘恩,大肆敛财贪腐为罪名诛杀了。

戴铎到底是因为知道雍正的密事太多被灭口,还是真的因为贪腐敛财被以正国法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历史已成过去。

就电视剧来说,邬思道和雍正二人都是疑心病太重了,雍正担心邬思道会出卖自己,而邬思道则担心雍正会将自己灭口,所以二人的关系自雍正登基之后走到了尽头,最终在邬思道激的田文镜将他撵走之后,二人也终于明白了对方心意。

邬思道见雍正没有追来自然知道雍正不会再想着将他灭口,而雍正见邬思道这么多年也没出卖自己,最后只愿归隐山林,也就不再疑心于邬思道了,总得来说电视剧中这段戏算是给邬思道和雍正的关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4
我太单纯了,之前都没看懂。🥵
第2个回答  2021-03-31
因为如果他不加紧逃离的话,会遭受到敌人的追求
第3个回答  2021-03-30
因为这件事卷入的太深了,哪怕是最后及时的抽身也不能改变现状,所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即使后来想离开也无法离开了
第4个回答  2021-03-30
因为田文镜知道伴君如伴虎,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说翻脸就翻脸,如果再不走就可能被杀头了,所以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