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有什么作用呢?

如题所述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本来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在刘恒做代王时,发生了一件影响西汉政坛的诛诸吕行动,诛诸吕行动结束之后,在琅琊王刘泽、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的拥护下,刘恒被迎立为新君。

(影视形象:电视剧《大风歌》中的刘恒)

    首先,诛诸吕行动之后,诸侯和功臣只能选择拥立新君。

所谓诛诸吕行动,就是齐王刘襄在汉高后吕雉薨逝后起兵,意欲诛杀吕氏娘家一族,当时把持朝政的吕氏一族又不能团结功臣,所以功臣在刘襄和吕氏之间选择了诛杀吕氏一族。

吕氏一族被诛杀之后,如何处理皇位上的小皇帝,就成了摆在功臣面前的问题。

让小皇帝继续做皇帝是不可能的了,小皇帝的父亲是刘盈,刘盈是吕后的独子,小皇帝们现在是小,无力和功臣们抗衡,一旦小皇帝长大成人,必然和刘盈的其他子嗣一起,为吕氏一族报仇,反杀功臣及功臣的后代。

功臣们当然不会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必须把小皇帝拉下皇位。

(影视形象:电视剧《大风歌》中的刘襄)

    其次,功臣们并不得意诛诸吕行动的首倡者。

诛诸吕行动是由齐王刘襄挑起的。齐王刘襄是刘肥的嫡子,刘肥是刘邦所立的第一任刘氏齐王,刘肥死后,刘襄继承了王位。

早在汉高祖六年,刘肥就被刘邦立为齐王,刘邦于汉高祖十二年病逝之后,刘盈做了七年皇帝,吕后又称制了八年,至吕后薨逝,刘肥刘襄父子已经经营了齐地二十一年,可谓树大根深。

与此同时,在汉高后时,刘襄又将两个弟弟刘章和刘兴居送到京城,二人在京城又经营了多年,很有人脉。

刘襄是刘肥的嫡子,刘肥又是刘邦的长子,推本言之,刘襄可以算是刘邦的嫡长子,由刘襄继承皇位并无不可,但如果由刘襄继承皇位,刘襄必然带着齐国的班子进入京城,诛诸吕行动中付出巨大努力的功臣们也将逐渐地靠边站,甚至可能会被刘襄清算,清算他们在吕后称制期间对吕后的依附。

因此,功臣们肯定不希望由刘襄来继承皇位。

(影视形象:电视剧《大风歌》中的吕后)

    最后,刘恒是符合功臣利益的继承人。

功臣们在吕后称制时对吕后是依附的,尤其是作为功臣中头面人物的周勃和陈平,竟然在廷议时公开违背汉高祖晚年定下的白马之盟,同意吕后的封吕氏一族为王的意见。

在吕后违背刘邦的白马之盟时,作为代王的刘恒在做什么呢?答案是什么也没做,这与暗暗积蓄力量、谋划着在吕后身后收拾诸吕恢复刘氏荣光的刘襄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先后被吕后改迁到富庶赵地的刘恢和刘友,二人都娶了吕氏女为王后,同时又得到了更富庶的封地,按理说应该对吕后感恩戴德吧,可二人都流露出对吕后的不满,最终导致被杀,而刘恒却从来没有表现出对吕后一丝一毫的不满,吕后还曾跟刘恒商量,打算把更富庶的赵地给刘恒。

也就是说,在吕后称制时,刘恒很可能跟功臣们一样,是站在吕后一边的,所以功臣们当然更倾向于选择刘恒为新君。

另一方面,刘恒没有野心,没有做皇帝的打算,没培植什么势力,自然得依靠功臣们,功臣们就不会被刘恒抛弃,所以功臣们更愿意选择刘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05
诛诸吕行动之后,当时的大臣只能选择拥立新君,有很多的大臣选择了他,他非常的有能力,也深受人们的信赖,让汉朝得到了发展,他的一些措施是非常有效果的,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让汉朝更加的稳定了,增强了国家的军事能力。
第2个回答  2021-10-05
刘恒的父亲刘邦和吕后死后,刘邦的旧臣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和朱虚侯刘章携一起灭了吕氏所有势力,将刘恒接回来当皇帝。可以堵住悠悠众口,刘恒又是一个深得民心的人,能够励精图治,让汉朝发展的更强大。
第3个回答  2021-10-04
是因为他的名声比较好,然后他也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支持,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外交使者,情商特别的高,处理问题的时候也非常高效,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也使得国家处于正常的秩序当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