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挟持天子,为何曹操成功董卓失败了?

如题所述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逐鹿中原。其中,董卓、曹操先后挟持大汉天子号令天下,可是董卓很快就失败了,曹操却成功了。为什么二人采用了同样的策略结果却截然不同呢?

不少人可能认为,这是因为董卓残暴、根基不稳,曹操没有那么残暴并且拥有稳定的团队支持。这的确是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之一,但并非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来看,董卓和曹操面对的天下环境是截然不同的。



董卓挟持天子时期,汉朝基本上平定了黄巾起义,大多数州郡还处于大汉王朝的控制之下,后来反抗董卓的诸侯之所以能够占据州郡依旧是凭借着大汉天子的命令。也就是说,当时的大汉天子依旧可以号令天下,是拥有实权的。这时的天子也就成了众多势力争夺的目标。袁绍等人也是借由讨伐董卓的名义起兵的。



而到了曹操挟持天子时期,天下诸侯分立,汉朝天子只有名义上的号令天下的意义了。占据州郡的诸侯纷纷自立,只是名义上服从天子而已。像是后来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只是给大汉天子上表而已,并没有等到曹操把持的大汉天子的同意,就自己称王了。

可以说,董卓挟持大汉天子的时期,是旧王朝的末年,王朝统治者虽然失去了强大的兵力保证其命令的顺利执行,但是还有着非常强大的号召力,不少地方官员还是有重建王朝辉煌的梦想的。包括王允、吕布等人还有争夺大汉天子号召天下的野心,



而曹操挟持天子的时期,则是新王朝的萌芽。王朝统治者不仅失去了强大的兵力,同时也失去了名义上的号召力。地方官员和豪族不再有重建王朝辉煌的想法,就像鲁肃建议孙权的那样,"汉室不可复兴"。地方官员转而打算自立为王或者另立中央,旧王朝的向心力不复存在。天子,作为旧王朝的象征,虽然有利于发挥余热,但也会成为自己建立新王朝的绊脚石和不稳定因素。因此,此时包括袁绍在内的不少诸侯并不是全都想"挟持汉天子",曹操挟持汉天子这一行为并不会被其他实力强劲的诸侯所觊觎。

三国时期,本质上是旧王朝土崩瓦解、新王朝萌芽建立的阶段。地方诸侯对待天子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积极争夺到后来当作"烫手山芋"都是从向心到离心的明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8
曹操虽然被骂做是奸宦之后,但是他有家族,他用家族。
事实上董卓面对的是整个大汉的世家体系。关东关西之争数百年,前几年汉羌之战关东文官还想着放弃凉州,因为他们觉得没啥用。关西的世家一直遭受排挤,实力薄弱,在正统中央挂不上号。董卓靠的是军人,他建立的是军政府,请名人出山为他做门面。但是世家眼中,他还是一个野人暴发户,不配坐上高位,必须把你掀下去让关东的人上去。
曹操不同,曹家夏侯家地方豪强,朋友都是官二代和海内名士,是中原"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那么位置争夺就是内部矛盾。豪强对豪强,军阀对军阀,慢慢折腾去。谁赢了都有世家支持,谁赢了都是"自己人"
第2个回答  2021-02-28
因为曹操懂得重用人才,而董卓只会贪图享乐,不务正业,所以曹操成功,董卓失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