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老年痴呆变严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4
1、轻度: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可出现近事记忆障碍,常将日常所做的事和常用的物品遗忘,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出现远期记忆减退,对发生很久的事情和人物遗忘,部分患者还能出现空间功能障碍,如外出后找不到回家的路,还会表现出人格障碍,如不爱清洁、不修边幅、暴躁、易怒、自私、多疑等;
2、中度:除记忆障碍继续加重外,可表现为工作、学习新知识及社会接受的能力减退,原来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出现明显减退,可以出现逻辑思维、综合分析能力的减退,患者常有比较明显的行为和精神异常;
3、重度:患者除上述各种症状逐渐加重外,还有情感淡漠、哭笑无常、言语能力丧失,不能完成日常简单的生活事项,如穿衣、进食等,终日无语而卧床,与外界逐渐丧失接触能力,四肢出现强直或屈曲瘫痪,还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若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
第2个回答  2020-09-14
有效沟通的技巧

照顾老年痴呆,是一场持久战,其中沟通是一切的基础。和痴呆老人的沟通,需要绝对的耐心和不断的交流、尝试。每位痴呆老人臆想出的情景和让他抗拒行为的原因都可能不一样,要想应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对痴呆老人有足够的了解。而对于痴呆老人的“二次认识”只有通过平时耐心地不断交流才能够逐渐清晰。交流的过程中你要帮他寻找他还能抓得住的回忆,利用照片和他一起回忆过去就是个很好的方法。

如何应对臆想

先来看一个例子,福利院里的老梁曾经是延安老干部,得了痴呆后,他觉得刚进来的同屋老人是敌人派来的特务,潜伏在他身边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于是向院长报告了情况。有经验的院长和他说“好,我已经知道了,感谢你的报告,你放心吧,我会处理的。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时间不早了,快回去休息吧。”老人听完马上就回去了。院长把老梁的室友转走后,老梁再也没有报告过“敌情”。

痴呆老人的记忆丧失和思维错乱往往会造成稀奇古怪的臆想。他可能对周边的人充满猜疑,感觉周边充满了谎言和危险。虽然这些事情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但他却深信不疑。当患者出现臆想的情况时,纠正他深信不疑的“事实”往往很难实现,更不要跟他争吵。相反,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在他的故事中给自己安排一个让他可以信任的角色,顺着他的故事编下去,让他知道你会帮他解决问题,往往他就安心了。

如何应对抗拒行为

很多时候,对待痴呆老人就像对待小朋友一样,越是强烈要求他做什么,他越是逆反,而顺着他的思路循序善诱的劝导往往能让他听话,而劝导时所用到的素材则需要在平时日积月累的交流中逐渐摸索。

住在养老院的王大妈得了老年痴呆,随着病情的进展越来越容易发脾气,每次让她吃药或者做什么的时候她总是一脸的不高兴,有时候甚至破口大骂,还怀疑照护人员给他的饭菜下了毒,照护人员对这这种情况头疼不已。但在一次和她闲聊时发现她唯独对二女儿满口称赞,说她听话,学习好,人长得漂亮...此后,照护人员在她产生一些精神行为症状时,试着和她说做这些事情是他二女儿要求的,她便乖乖地听话了,并且屡试不爽。可以看到在劝导患者时,正确的掌握他的“兴趣”是有效沟通的先决条件。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李大爷老年痴呆五年了,经常听能到他大声喊“我饿了,我饿了,我饿了...”问他要吃什么,他却完全不理,给他准备了饭菜,有时候还是会只顾着继续喊他的“我饿了,我饿了,我饿了...”吵得家人不知道要怎么办。一次偶然间尝试着改问他“你想吃饼吗?”他却奇迹般地说话了,“想”,又问他“你想吃面么?”他说“不想”。几次尝试后终于总结出来了他喜欢的菜单。此后,每当他喊饿了的时候只需要问到他想吃的东西并给他他就会安静下来。

在探索他的喜好和感兴趣的事物时要把问题简单化,最好让他直接用“是”或者“不是”就可以回答。

不沟通的沟通

此外,除了按着患者的兴趣循序善诱的沟通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就是不沟通(他讨论的事情)——暂时回避或是分散他的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有位大爷曾经和我说过,每当他的老婆问他“我的老伴在哪?”他会说“我在这”。可惜老太太已经不认识眼前的老伴,还是不停地找他,“我的丈夫到底在哪?”怎么顺着他说开导她都不能让他安静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暂时离开几分钟,然后再进来,她就不再找了。这个方法可以作为照护者对患者“无计可施”时使用。

安全感比说什么还重要

其实,痴呆患者多半的抗拒行为是由恐惧引起的(也可能同时伴有臆想),而恐惧则源于逐渐变得陌生的环境和人,以及一些“看上去潜在着危险”的动作或是表情。这其实也很正常,试想任何人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都会有所戒备,只有熟悉了环境才感觉到安全,而痴呆患者随着记忆的丧失对周遭是感觉到越来越陌生的,警惕心自然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劝导痴呆老人的大多数情况下,相比说什么,给他安全感更重要。试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做了噩梦,半睡半醒时,妈妈只要轻轻地拍打,我们便很快就又安心地睡了过去。患者糊涂的时候就像是半睡半醒的孩子,不清楚耳边传来的话语是否值得相信,他更多关注的是感觉——危险的,或者是安全的。有调查显示,痴呆老人对于信息的理解,有90%依赖于动作、表情以及语气、语调,自然平和的语调,微笑,适时轻柔的抚摸都可以让痴呆老人放下戒备,增加对照料者的信任。因此,无论何时,即使他不听话或者“犯了错”,我们都应该以平和的语气和他交流,有时候问题也就自然而然迎刃而解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