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小学数学和差、倍题目,用小学算术式解答

1、六年级有四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四个班的总人数是多少人?
2、一个顾客买6瓶酒,每瓶付1.3元,退空瓶时,售货员说,每只瓶比酒钱少1.1元,顾客退回的瓶钱多少元?
3、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甲袋重多少千克?乙袋重多少千克?丙袋重多少千克?
4、某工厂将875元奖金分别给创造发明的三名优秀工人。第一名比第二名多得250元,第二名比第三名多得125元,三名优秀工人各得多少元?
5、两数相除,商3余4,如果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相加,和是43,求被除数和除数?

6、冰清与玉洁各有钱若干元,若冰清给玉洁24元,两人钱数就相等,如果玉洁给冰清30元,则冰清的钱数是玉洁的3倍,冰清与玉洁各有钱多少元?

7、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比原来的数小了2.25。原数是多少?

8、甲和乙的钱一样多,甲给乙30元,则甲所有的钱是乙的1/5(分数)。你知道甲和乙原来各有多少钱吗?

1、131+134=265人,这中间有乙丙两班总人数的2倍和甲丁两班总人数。
而乙丙两班人数比甲丁两班人数少1人。即甲丁两班人数-1=乙丙两班人数
所以265-1=264=3倍乙丙两班人数
乙丙两班人数:
(131+134-1)÷3
=264÷3
=88人
甲丁两班人数:
88+1=89人
四班共有:88+89=177人。
2、这题较简单,先求每个瓶退多少钱,再求一共退多少?
3、30+32+22=84千克
84千克=(甲+乙+丙)×2
所以甲+乙+丙=84÷2=42千克
甲:42-30=12千克
乙:42-22=20千克
丙:30-20=10千克。
4、和差问题
和=875,差:一比二多250,二比三多125,一比三多250+125=375
大数(第一名)=(和+差)÷3
=(875+250+375)÷3
=1500÷3
=500(元)
第二名:500-250=250(元)
第三名:250-125=125(元)。
5、和倍问题。
和(被除数与除数的)=43-商-余数
=43-3-4
要使被除数刚好是除数的3倍,和还要减去余数4,
和=43-3-4-4=32,倍数=3
小数(除数)=和÷(倍数+1)
=32÷(3+1)
=8
被除数=8×3+4=28
6、差倍问题。
差:冰比玉本多24x2=48元,玉再给冰30元后,冰比玉多了48+30=78元,此时冰是玉的3倍。
所以玉现有钱=78÷(3-1)=39(元)
玉原有钱=39+30=69(元)
冰原有钱=69+48=117(元)。
7、也比较简单,小数点向左移1位是缩小10倍。(差倍)。
8、差倍问题。
本来一样多。甲给乙30元后,甲比乙少了30×2=60元。这时甲是乙的1/5,也就是乙是甲的5倍。
先求甲现有多少钱
甲(小数)=差÷(倍数-1)
=30×2÷(5-1)
=60÷4
=15(元)
甲乙原有15+30=45(元)。追问

第七题可以详细说下过程吗?

追答

差=2.25,倍数=10
小数(移动小数点后的数)
=差÷(倍数-1)
=2.25÷9
=0.25
原数=0.25x10=2.5

题呢?直接在这里上传也可以哦。

追问

1,有两列火车,一列长102米,每秒行20米,另一列长83米,每秒行17米。两列火车在双轨线上相向而行,从两车相遇到车尾离开共需要多少秒?

2、一列客车通过860米长的大桥需要45秒,用同样的速度穿过610米的隧道需要35秒。求这列客车行驶的速度与车身的长度?

追答

1、两从相遇到离开共走距离=两车长=102+83=185米
所用时间:
185÷(20+17)
=5s

2、客车在45秒和35秒内通过的距离分别为860+车长,610+车长。
根据,速度一定,通过的距离与所用时间成正比。有:
45:35=860+车长:610+车长
解:45(610+车长)=35(860+车长)
10车长=30100-27450
车长=265米
速度:
(860+265)÷45=25米

追问

3、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六小时,甲车行了全程的75%,乙车超过终点16千米。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4千米。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则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追答

3、甲车整个过程中比乙车多走4×6=24千米。乙超过中点16千米,那么甲车超过中点16+24=40千米。这40千米占AB全程的几分之几?
中点是全程的一半(1/2=50%),那么40千米占全程的75%-50%=25%
所以全程为:
40÷25%=40×4=160千米

追问

总共8题,第四题没解,麻烦您了

5、小张、小王、小李同时从湖边同一地点出发,绕湖行走,小张的速度是每小时5.4千米,小王速度是每小时4.2千米,他们两人同方向行走,小李与他们反方向行走,半小时后小张与小李相遇,再过5分钟,小李与小王相遇,那么绕湖一周的行程为多少千米?

追答

4题我没有找到解题的方法。所以没法解答。

5、同是湖的一周,路程一样,小李与小王要比小张与小李多走5分钟。他们的速度和与所用时间成反比。
(5.4+李):(4.2+李)=30+5:30
35(4.2+李)=30(5.4+李)
5x李=162-147
李=3千米,
湖一周路程:
(5.4+3)×30=252千米。

追问

6、甲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两汽车同时从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行驶,2小时候,乙汽车回原地取东西,并在原地停留半小时后追甲汽车,问距原地多少千米处追上甲车?

7、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当甲走到一半时,乙将速度提高一倍,结果两人在距离B地1200米处相遇,并且最后同时到达,那么两地相距多少米?

追答

6、这个主要明确乙在甲走了几小时后才从同一点出发追甲。
开始到乙再出发,甲已走了2x2+0.5=4.5小时
甲走了80x4.5=360千米,
乙要追上甲必须比甲多走360千米,乙每一小时比甲多走90-80=10千米。
乙追上甲要用的时间:
360÷10=36小时
这时乙走了
90×36=3240千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5
你问的题太多了,我无法全部帮你,现帮你做第一题。
设甲班为x人,丁班为y人,则总人数=x+131=y+134,总人数也等于x+131+y+134-(乙班+丙班),因为乙班加丙班比甲班加丁班少1人。
所以总人数=x+y+131+134-(x+y-1)=266人追问

可以用小学算术式解答吗?

追答

可以

第2个回答  2020-08-05
1、甲+乙+丙=134,乙+丙+丁=131,乙+丙+1=甲+丁,前俩相加,得:甲+丁+2(乙+丙)=265,再得:3(乙+丙)+1=265,算出:乙+丙=88,则:甲+丁=89,所以:甲+乙+丙+丁=88+89=177
2、0.2×6=1.2
3、参考第一题,全部相加,得到总重量,再分别减去两个组合,得到每一袋的重量
4、同理:甲=乙+250=丙+125+250,甲+乙+丙=875,同样减或者加,算出结果
5、被除数×3+4=除数,除数+被除数+3+4=43,同样可以算出
6、7、8、参考1和5
第3个回答  2020-08-05

分析在上面,你直接写算式就行了,我坐了4个,其余的4个你跟着4思路做:

2-每瓶酒钱为:(1.3+1.1)÷2,=2.4÷2,=1.2(元);每个空瓶钱为:1.3-1.2=0.1(元);6个空瓶钱为:6×0.1=0.6(元).答:顾客应退回的空瓶钱是0.6元.

4-第一名比第三名多250+125=375 第三名的钱是[875-(250+125)-125]/3=125元 第二名就是125+125=250元 第一名就是250+125+125=500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8-05
134+131=265
265+2=267
267÷3=89
89-1=88
89+88=177
————————————————————————以下为解释
134+131=265为一个(甲+丁)+两个(乙+丙)的人数;
再加2,就成了三个(甲+丁)的人数267;
除以3就是一个(甲+丁)的人数89;
(乙+丙)又比(甲+丁)少1为88;
总和就是89+88=177,不知道这样解释算不算小学算数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