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论文怎么写

如题所述

一转眼这学期就要过去了,我的国学选修课也到了最后阶段。作为一名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选修课给我提供了更多接触文学和一些文科生的机会。在这学期的国学课中,陆老师分块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诗歌、陶瓷、建筑等。今天我就谈谈我最喜欢的诗词,豪放类的诗词。
从小学到现在,我一直都喜欢那些朗朗上口,豪放的诗和词。因为这样的诗歌读起来总让人心境大开,充满斗志。首先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杰出代表,它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览赤壁矶所作。词的开篇即景抒情,越古今,跨千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奔流不息的长江,作者联想到无数英雄豪杰都已远去。他们的功绩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人们淡忘,变成历史的痕迹,正如“浪淘尽”所指。“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将我们的视野拉到了一个具体的地方——周郎赤壁。这里曾上演了一场充满智慧的战争,也出现了一批英雄豪杰。苏轼这样写为下文缅怀周瑜作了伏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句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上石头重叠到云霄,巨大的海浪拍打着江岸,声势浩大,卷起千万堆的雪浪。历史已经走远,而赤壁的风景依然如此壮阔。作者用几句话,顿时把我们带到了赤壁现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结上文,又领起下文。上文作者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精彩的画卷,尽显赤壁之雄奇,长江之奔流不息,地杰人灵。三国的时候,各路英豪并出,风起云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两句集中写赤壁之战的代表人物周瑜。以美人称英雄,突显了周瑜的才华横溢。同时又以周瑜战前指挥的从容姿态,优雅风度,表现了周瑜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这两句将周瑜的人物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作者心中的英雄人物被完美的表现出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作者开始了对自我的感慨。作者把自己在赤壁前的所见所想,当作是自己回到三国游历了一番。再联想到自己到现在还没有建立功业,就已经有了白发,不禁失意自嘲。光阴一去不复返,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暮年,仕途的坎坷,壮志未酬更是让作者感到遗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经过一番内心的思考,作者顿生感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开胸怀面对,一醉方休。苏轼全词大起大落,先写英雄人物,再写自己的悲凉人生。英雄人物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自己的人生也充满了艰难坎坷,两种人生都是如梦如幻。全词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词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无限思考,富有哲理,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给人以教育,百读不厌。
如果说古代的诗歌离我们很远,已经成为历史了,那么毛泽东的诗可以算是离我们很近了。毛泽东的诗也是豪放中的经典,有时代背景,读起来豪气逼人,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诗。一首代表作,《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在陕北初见大雪所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一望无际的雪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的银色世界。冰封,雪飘,动静结合;千里,万里,意境广阔。“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里有登高远望之意,而且有很大的想像成分。诗人一人面对如此壮阔的景象,内心充满豪迈之情。诗人看到了长城,看到了黄河,看到了伟大祖国的山川。“顿失滔滔”也展现了那里天气的寒冷,万物都是银装素裹,一片沉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动态描写,山、原在穿上神圣的银衣之后,似乎变的生气勃勃,活波奔放。诗人的情感也因此活跃起来,看着山、原在自己眼中起伏,似乎要与天公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作者根据所看到的雪景,想象雪后晴天的景象。一定是红日相照,白雪泛红,景色十分美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对上文写景的总结同时又为下文的议论过渡。正因为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才有那么多古今英雄豪杰为争着统一它而奋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几句开始细写历代英雄人物,如同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史人物评论的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诗人也非常注重评价的公正性,用的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在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中,还使用了欲抑先扬,指出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不懂文治。这几句同时也有暗指诗人自己将会与他们不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全词的最后一句,点出了主题。诗人将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自己所处的当今时代。新的时代,会有新的风流人物出现。新的风流人物也一定会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前人,创造更大的业绩。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伟大抱负。毛泽东的这首词气势磅礴,胸怀豪迈,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喜欢豪放诗词,它以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吸引着读者。每一首都表达了特定的情感,流露了自己的志向,展现了恢宏的气势,每一首都是经典。国学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而诗歌又是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从小便开始接触诗歌,是诗歌使我们走上了学习国学之路。在古今的诗歌当中,豪放的诗歌最能影响人的行为。人在行动时,起作用的,只有三样东西。一是直觉,二是习惯,三是情感和情绪。豪放的诗歌会在无形当中对我们产生影响,使我们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现在,在人们普遍忽视国学的情况下,国学教育已经变的非常重要了。学习国学的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对国学的学习,从豪放的诗歌开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