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黄蜡石、黄泥石、黄大理岩、黄龙玉的区别

黄玉、黄蜡石、黄泥石、黄大理岩、黄龙玉的区别

黄玉、黄蜡石、黄泥石、黄大理岩、黄龙玉通过相对密度和主要成分区别如下:
黄玉,矿物学家也称之为黄晶,英文名Topaz,国内珠宝界常称之为托帕石,为英文的音译。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黄玉还是黄晶,都会和我国珠宝界原有的一些宝石的称呼相混淆。在我国,黄色的和田玉(软玉)长期被称为黄玉,尤其是在考古界;而黄晶又和水晶中的黄水晶容易相混。黄玉在作为玉石开发之前,只作为观赏石被人收藏和买卖,因其石质细润,色泽金黄,块型硕大,变化丰富,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已到几千乃至上万元每千克。其涨价速度之快,创下了玉石史上的奇迹。黄玉属一般宝石,其成分为含氟的硅酸盐,硬度为8,常见颜色有无色、粉红色、黄色及蓝色等。黄玉的相对密度在3.49以上。

黄蜡石,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一说此石原产真腊国,故称腊石)。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硬度6.5~7.5。相对密度为2.60。

黄泥石是指具有单一的黄褐色,个别有沙漠漆和包浆,造型变化相对比较大,主产自距哈密市往北90多公里的魔鬼城戈壁的泥石。泥石也称为古陶石,各地均有分布,以新疆和黄河滩多段所产为有名,近年新疆戈壁滩上的戈壁泥石较具现代市场的认知性。泥石是由泥质岩构成,质地坚密细腻,形态各异,有似扁条或叶状;大多呈棕红、红褐、褚红等色,另有黄褐、咖啡、黑色等,也有黄色底散布青花的,少纯色;块体数公分至数十公分,绝大多数至少一面有水纹或草状纹理,象形的不多见;石表细、润、脆,有薄薄的包浆,手感极好,但外皮易碰破;个别石内含有腔肠类动物化石,硬度约5。因泥石狮泥沙在谁中沉淀经长期地质作用而形成,不同的泥石相对密度差异很大。

黄大理岩是含金云母和粒硅镁石的大理石,相对密度2.5~3.0,变质岩的一种,因在中国由于云南省大理县盛产这种岩石而得名。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斜长石、石英、方镁石等。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有时为条带状)构造。

黄龙玉以前被统称为黄蜡石,作为观赏石的黄蜡石主产地是广东潮州、广西贺州等地。从2004年起,云南省龙陵县出产的黄蜡石被云南省观赏石协会定名为“黄龙玉”。其中“黄”为颜色,“龙”为产地龙陵,“玉”即美石。在各种公开的宣传资料中,将黄蜡石与黄龙玉进行概念分割,称“黄龙玉是继新疆和田玉和缅甸翡翠之后,发现的最优秀的玉种”。纯属商业炒作。黄龙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说,它主要由玛瑙质、大理岩以及其他一些非玉质的矿物成分组成。有人很早就对黄龙玉进行过切片检测。结论是:黄龙玉只能算是玛瑙质地并且含有大理石成分的杂玉,属于很低端的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玉石品种。黄龙玉的摩氏硬度为6.5-7,与翡翠相当,比水晶略低,比和田玉高;韧性略次于和田玉,略高于翡翠;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相对密度2.55-2.70,它的一切特质,在行家看来,都介于玉和石头之间。知名玉学学者、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明就认为“黄龙玉不是玉”,他认为“黄龙玉”的组织结构与真正的玉石有显著不同,黄龙玉也没有翡翠等其他玉种的文化底蕴。之所以叫黄龙玉是一些炒家想沾上玉的光环,更好地炒作。于明还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玉石的涨幅能超过黄龙玉,它目前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自身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