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强的人物事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血写忠诚,丹心正气铸警魂
2007年10月以来,大连金州区龙王庙村饮牛湾果园路段连续发生多起专门针对女性出租车司机的抢劫案,影响极为恶劣。龙王庙边防派出所成立了专案组,陈伟强主动请缨参战,被分配到抓捕组,和全所其他参战官兵一道,冒着严寒,夙兴夜寐,连续蹲守了一个多月。
2008年1月4日下午15时许,陈伟强等二人蹲守在饮牛湾果园一处洼地内,发现一辆出租车从远处驶来,突然急停并调转了车头。一中年男子迅速下车,持刀威胁女司机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自己坐到了驾驶员位置上。劫匪出现了!陈伟强等迅速追扑上前,拽开车门。犯罪嫌疑人正在威逼女司机交出钱物,发现事情败露,猛踩油门迅速开动了未熄火的出租车。陈伟强拽着车门被出租车拖出30多米后摔倒,险些被带进车底。由于犯罪嫌疑人高度紧张,加上女司机的撕扯,出租车在驶出100多米后熄火,犯罪嫌疑人跳下出租车,向附近的山上疯狂逃窜。
陈伟强和另外一名民警郭兴舟紧紧盯住犯罪嫌疑人展开了追捕。在绕着山崖跑了近8公里的山路后,陈伟强等将犯罪嫌疑人逼到一个山坡梯田上。见逃生无路,已经丧失理智的犯罪嫌疑人掏出一把尖刀,大喊“别逼我,谁上来,咱就一起死”,并向站位靠前的郭兴舟连刺过去。见歹徒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郭兴舟身上,陈伟强从另一侧冲了上去,猛挥警棍击中犯罪嫌疑人手腕,但并没有将刀打掉,随即3人又形成对峙。对峙中,看到又有几名警官包抄过来,急红了眼的犯罪嫌疑人嚎叫着再次向两人发起攻击。郭兴舟躲闪中脚一滑摔倒在一低洼坑地中,犯罪嫌疑人举刀就扑向郭兴舟。危急时刻,陈伟强用警棍猛击犯罪嫌疑人,在近身搏斗闪躲的过程中,陈伟强被一棵果树挡住了视线,犯罪嫌疑人手中的尖刀刺中了他的左胸,鲜血瞬间浸透了他的警服,但陈伟强却不管不顾,在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他终因失血过多晕倒,随后赶到的战友将犯罪嫌疑人制服。经审讯,此前曾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犯罪嫌疑人王文武,供述了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抢劫女出租车司机13起、涉案金额达2万余元的犯罪事实。
陈伟强左胸被深深地刺开了一道口子,失血400多毫升,创口距心脏最近处仅有3厘米。主治医师感叹,“若不是你们冬季的警服厚实,他就没命了”。经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数小时的紧急抢救,陈伟强于次日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扎根辖区,化解纠纷促和谐
面对尖刀的陈伟强不怕流血牺牲,扎根社区的他更是不畏艰辛、甘于流汗。2008年3月,陈伟强伤病初愈,就投身到兴民村社区工作中。在2个月的时间里,他制作完成了辖区电子地图,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将辖区居民全部走访了一遍,并且做到了“提人知名、提名知人”,特别是对辖区内的“伤病残和困难群众等特殊、弱势群体,陈伟强全部走访了两遍以上,对他们的情况做到了然于胸。
兴民村位于城乡结合部,人口密度大,商业网点多,社会治安状况极为复杂。陈伟强结合辖区特点,广泛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治安防控。他主动与街道综治办、兴民村村委会和辖区企业联系,构建了治安防控人防网络,在民居和企业相对集中地创建了科技防范区,动员协助村委会和企事业单位在人流、物流集中的区域设置了警示牌,完善了“治安预报”制度。2009年,他又提出了“分级管理”的理念,尝试创建了以民警为主体,巡防队员和保安队员为辅助的治安巡防体系,极大提高了辖区的防控水平。
针对邻里之间利益纠纷引发的各种矛盾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陈伟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化解矛盾纠纷新举措,相继创建了“矛盾纠纷调解室”、“四级联动调解平台”等旨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窗口平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凭借着“矛盾纠纷调解室”、“四级联动调解平台”这两张“王牌”,陈伟强在工作中做到了了解情况有助手,化解纠纷有帮手。2009年3月19日,因对征地不满的张家屯村村民带着铁锹、镐头等工具围聚在某施工工地,现场情况十分紧张。陈伟强耐心为村民讲解政策法规,缓解群众激动情绪,同时将当事双方请到矛盾纠纷调解室,邀请街道、土地管理局、村领导共同参与调解,经反复5次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2009年5月,辖区一外资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未能按时发放工资,400多名工人高举着“还我们血汗钱”的条幅在厂区前聚集。陈伟强立即赶到现场,经过耐心劝导和多方调解,工人们如愿以偿地领到了200多万元的工资。2010年1月17日,陈伟强在处理一起劳资纠纷时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张宝平因为企业拒绝提前发放工资,导致妻子产后没钱入院检查,未满月的女儿也无法按时接种疫苗。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主动斡旋化解了双方矛盾,并使张宝平一家享受到了每年免费体检和到社区医院就诊买药费用减半的待遇。
3年来,陈伟强先后化解矛盾纠纷130起,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辖区连续4年未发生一起因动迁改造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兴民村因治安状况好,文明程度高,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
一心为民 民警村官大作为
从2009年3月起,陈伟强正式担任辖区兴民村的党委副书记。他忠实履行民警村官的职责,在维护辖区的安全稳定、巩固基层政权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针对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难、维权难、就医难、子女入学难”问题突出的实际,陈伟强多方听取意见,通过2个多月的努力,协调成立了由街道劳动、卫生、教育、民政部门人员参与,村委会、社区民警及流动人口代表共同组成的“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协会”。作为协会副会长,陈伟强主动跟进管理,靠前服务,以协会为平台,为5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找到了工作,为1000余名农民工讨回工资700余万元,帮助120名外来务工人员办理了医保,辖区6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实现了免费入学。
在工作中陈伟强发现,农民工当中有一部分党员,但他们长期流动在外,同党组织缺少联系,无法正常过组织生活,但他们仍不失党员本色,时刻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陈伟强积极与友谊街道办事处协调,办事处党委特批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流动人口党支部”。经过选举,陈伟强成了首位穿警服的农民工党支部书记。他把解决农民工关心的小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月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一次党课、一次座谈会的工作制度,使长期流动在外的农民工党员有了家的感觉,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许多不愿意亮出身份的“隐性党员”又重新表明了身份并加入到党支部中。他把工作目标确定为“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农民工生病,党支部派专人照顾;发生矛盾纠纷,党支部出面解决;节假日,党支部组织大家开展娱乐活动。农民工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愿意找支部,把陈伟强当成了贴心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