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佳句赏析

快快快

  "名篇背后"这个新栏目本期与读者见面了。此栏目主要是介绍新闻名篇的成文经过和写作经验,以及未写入文中的一些鲜未人知的事,既是对名篇的补充,又是"画外音"。首篇我们特选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作的体会文章,如果读者阅后从中得到某些启迪,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欢迎军内外作者给本刊赐稿。 ----编者

  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战士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是我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也就是说,是我内心情感的长期积累。我在部队里时间比较长,对战士有这样一种感情,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每当我和他们坐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满心眼儿地高兴。

  这次我到朝鲜去,在志愿军里,使这种感情更加深了一层。我更加觉得战士们的可爱。我看到他们在朝鲜战争中,虽然面临的任务是这样艰巨,作战环境是这样艰苦,但我们战士的英勇,比起我过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看到的,还有着更高的发展。尤其这种英勇的普遍性,更是空前的。譬如,我在某步兵团曾了解到一个令人惊讶的数目字,这个团,至第三次战役结束止,伤员随队作战的比送到医院休养的数目字还要大。这恐怕在世界战争的历史上,也是一种奇迹!这些事实督促着我,使我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愿望来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现在,回过头来看,使我更明确了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入感觉,对写作的人是多么重要!你感受得深了,写出来,也就必然有那么一股子劲,人家读了,也就感觉得深;你感觉得浅,人家从你这儿感受到的,也就浅;你根本还没有感觉呢,那就用不着说了。这儿,我还要强调一句,就是深入的感觉,跟深入群众火热的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跟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是联系在一起的。就拿在战士中的采访来说吧,你跟他们交上知心朋友,你对他们了解得深,他们的气质、思想、感情,就会感染你,使你也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也就是说,才能使你感觉得更深些。

  怎样来表现这一主题呢?我希图追求最本质的东西。在朝鲜,我脑子里经常想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样英勇呢?就硬是不怕死呵!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了找答案,我找人谈了好多话,开了好多座谈会。我细细跟他们谈,让他们把心里的话谈出来。跟我谈的,有指挥员、战斗英雄、一般的战士、干部、新参军的学生和过去曾经是落后的人。我了解到,他们由于锻炼与认识的不同,虽然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于是,我了解了在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感情,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我想,这不是最本质的东西吗?这就是最本质的东西。我肯定了它。我一定要反映它。我毫不怀疑。一切其他枝节性的、片面性的、偶然性的东西,都不能改变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问题的本质找到了,那么,应该怎么样反映这个最本质的东西呢?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20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写战士怎样才写得生动?我觉得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英雄的思想感情。譬如写一个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战士的英雄行为,如果仅仅写敌人炮火多么厉害,敌人如何凶猛地往上冲,经过我们战士的一阵手榴弹,把敌人打下去了,接着敌人又第二次冲锋,第三次冲锋,我们的战士又是第二次、第三次地用手榴弹把他们打下去了等等,很可能使读者感到我们的战士不像一个活的人,而煞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这就是只写了战士的一层皮,没有写出英雄的灵魂。把活的人写死了,把英雄的人写成了纸人纸马。再出奇惊人的事迹,也觉得不太感动人。可是,如果我们写出了战士的思想感情,那给人的感觉就会大大不同。他们会感到:原来做出这样英勇行为的人,是跟自己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例子不太突出,仍然会感人的。比如负伤不下火线的事情,这在革命队伍中,几乎是最平常的了,但如果能把一个伤员负伤却不下火线时的思想感情写出来,是会感动人的。何况我们的战士的思想感情是如此的崇高而美丽,它本身是具有多么感人的力量!

  这篇东西的经验又告诉我: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一篇短东西,能把一个意思说透,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动起笔来,又总爱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又想告诉人家那个。结果呢,问题提得不尖锐、不明确,更别说深入地解决问题。因为哪个意思也没有说透,怎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呢?我写这篇东西之初,原也想说好几个意思,最后没有那样做。

  至于为什么以通讯的形式出现,这就牵连到过去自己的一个老毛病。我原是个喜爱写诗的,虽然在抗战期间写过些通讯,但对通讯,总不是那么看重。这次回来,又想先写别的,但又老想:这样伟大的斗争和伟大的战士必须要很快写出来呵,如果慢慢在那儿钻长的、刻细的,最后又弄不成,怎以对得起战士们呢?这样,就着笔写下了这篇通讯。这篇东西的写作经过及一点点浅薄的体会,就是这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8
――《谁是最可爱的人》赏析

主题思想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文艺通讯,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以后,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人们普遍用“最可爱的人”来称呼志愿军。
这篇作品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首先在于它提炼了一个有鲜明时代精神的主题,表现了能感染、激励、教育人们的深刻思想。
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谈到:“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感情,以及长期部队生活及朝鲜前线的战斗中对战士本质的深刻认识,使他能在许许多多的感受中提炼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有鲜明时代色彩、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主题,这一主题既深刻地概括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格,又传达出亿万群众对志愿军的崇敬、热爱之情,因此,能在广大读者中激起强烈共鸣。这一主题的思想核心是志愿军战士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者认为“这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
艺术特色
一、善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主题,是这篇报告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志愿军入朝作战,动人事迹成千上万,如何从中选择出最能表现“最可爱的人”思想本质的典型事例,是考验作者政治和文艺见识力的一项工作。魏巍从大量英雄事迹中选出二十多个例子,又从二十多个例子中选出三个故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朝鲜儿童、防空洞里的一席谈话),从三个侧面充分地表现了主题,有一以当十之效。
松骨峰战斗,着重写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在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面对“蜂拥上来的敌人”,勇士们也决不后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要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他们每个人的牺牲都是一首悲壮的史诗。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把敌人拇倒在地上,有的手榴弹上沾满了敌人的脑浆,有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正是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才激发出他们这种要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即使剩下一个人也要继续战斗下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马玉祥冲入熊熊大火中抢救朝鲜妇女和儿童,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是国际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马玉祥听到孩子的哭声,毫不犹豫地冒着烈火浓烟冲进屋里去,他想的是“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是一样的”。所以在这里,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两种崇高的感情是交织,融合在一起的。
在防空洞里“我”同战士们的一席谈话,更进一步展示了志愿军战士们的美好心灵。“我们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只要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从这些普普通通的话语里,使我们看到了志愿军战士为人民吃苦、为祖国献身的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情怀!这一点,正是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创造出惊天动地英雄业迹的力量的源泉。
这三个故事,描绘了三个场景,三组形象:有战场上的,也有战场以外的生活,有英雄的集体,也有英雄的个人,有知名的英雄,也有无名的战士。这样就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全部生活经历,展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最后为我们塑造出了“最可爱的人”的英雄雕像。
作者说:“写战士怎样才能生动?我觉得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英雄的思想感情。”作品正因为写出了战士不平凡的思想感情,才有力地揭示了那个伟大的时代,使读者感受到那个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所以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使读者因为我们有“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而感到骄傲,为“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这三个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故事,珠联璧合、浑然一体,有力地阐明了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主题,表现出作者善于选材、深入开掘主题的才能。
二、形象化叙事与抒情性议论的完美结合,以及饱含感情的诗化的语言,也为这篇作品增添了感人的艺术魅力。开头和结尾用诗化的语言,用许多引人深思的排语来点化主题,拨动读者的心弦。中间的三小段抒情性议论分插在对三个故事的形象化叙述中,使叙事、抒情、形象塑造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语言形象,生动、晓畅、明快,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如开头“他们的……是那样……”四个排比句,结尾“当你……的时候”六个排比句,读来使人心情激荡、热血沸腾,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战斗年代。
第2个回答  2016-05-21
"名篇背后"这个新栏目本期与读者见面了。此栏目主要是介绍新闻名篇的成文经过和写作经验,以及未写入文中的一些鲜未人知的事,既是对名篇的补充,又是"画外音"。首篇我们特选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作的体会文章,如果读者阅后从中得到某些启迪,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欢迎军内外作者给本刊赐稿。 ----编者

  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战士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是我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也就是说,是我内心情感的长期积累。我在部队里时间比较长,对战士有这样一种感情,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每当我和他们坐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满心眼儿地高兴。

  这次我到朝鲜去,在志愿军里,使这种感情更加深了一层。我更加觉得战士们的可爱。我看到他们在朝鲜战争中,虽然面临的任务是这样艰巨,作战环境是这样艰苦,但我们战士的英勇,比起我过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看到的,还有着更高的发展。尤其这种英勇的普遍性,更是空前的。譬如,我在某步兵团曾了解到一个令人惊讶的数目字,这个团,至第三次战役结束止,伤员随队作战的比送到医院休养的数目字还要大。这恐怕在世界战争的历史上,也是一种奇迹!这些事实督促着我,使我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愿望来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现在,回过头来看,使我更明确了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入感觉,对写作的人是多么重要!你感受得深了,写出来,也就必然有那么一股子劲,人家读了,也就感觉得深;你感觉得浅,人家从你这儿感受到的,也就浅;你根本还没有感觉呢,那就用不着说了。这儿,我还要强调一句,就是深入的感觉,跟深入群众火热的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跟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是联系在一起的。就拿在战士中的采访来说吧,你跟他们交上知心朋友,你对他们了解得深,他们的气质、思想、感情,就会感染你,使你也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也就是说,才能使你感觉得更深些。

  怎样来表现这一主题呢?我希图追求最本质的东西。在朝鲜,我脑子里经常想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样英勇呢?就硬是不怕死呵!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了找答案,我找人谈了好多话,开了好多座谈会。我细细跟他们谈,让他们把心里的话谈出来。跟我谈的,有指挥员、战斗英雄、一般的战士、干部、新参军的学生和过去曾经是落后的人。我了解到,他们由于锻炼与认识的不同,虽然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于是,我了解了在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感情,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我想,这不是最本质的东西吗?这就是最本质的东西。我肯定了它。我一定要反映它。我毫不怀疑。一切其他枝节性的、片面性的、偶然性的东西,都不能改变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问题的本质找到了,那么,应该怎么样反映这个最本质的东西呢?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20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写战士怎样才写得生动?我觉得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英雄的思想感情。譬如写一个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战士的英雄行为,如果仅仅写敌人炮火多么厉害,敌人如何凶猛地往上冲,经过我们战士的一阵手榴弹,把敌人打下去了,接着敌人又第二次冲锋,第三次冲锋,我们的战士又是第二次、第三次地用手榴弹把他们打下去了等等,很可能使读者感到我们的战士不像一个活的人,而煞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这就是只写了战士的一层皮,没有写出英雄的灵魂。把活的人写死了,把英雄的人写成了纸人纸马。再出奇惊人的事迹,也觉得不太感动人。可是,如果我们写出了战士的思想感情,那给人的感觉就会大大不同。他们会感到:原来做出这样英勇行为的人,是跟自己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例子不太突出,仍然会感人的。比如负伤不下火线的事情,这在革命队伍中,几乎是最平常的了,但如果能把一个伤员负伤却不下火线时的思想感情写出来,是会感动人的。何况我们的战士的思想感情是如此的崇高而美丽,它本身是具有多么感人的力量!

  这篇东西的经验又告诉我: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一篇短东西,能把一个意思说透,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动起笔来,又总爱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又想告诉人家那个。结果呢,问题提得不尖锐、不明确,更别说深入地解决问题。因为哪个意思也没有说透,怎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呢?我写这篇东西之初,原也想说好几个意思,最后没有那样做。

  至于为什么以通讯的形式出现,这就牵连到过去自己的一个老毛病。我原是个喜爱写诗的,虽然在抗战期间写过些通讯,但对通讯,总不是那么看重。这次回来,又想先写别的,但又老想:这样伟大的斗争和伟大的战士必须要很快写出来呵,如果慢慢在那儿钻长的、刻细的,最后又弄不成,怎以对得起战士们呢?这样,就着笔写下了这篇通讯。这篇东西的写作经过及一点点浅薄的体会,就是这样。
第3个回答  2008-10-19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
这是排比
第4个回答  2021-03-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