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着汉时关塞”的意思。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译作: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句中的“秦”、“汉”、“关”、“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扩展资料:

其他使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意思怎么也讲不通。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古文中,数字一般为虚数,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

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是:“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翻译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才更合理。

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24
使用了互文见义修辞手法。
互文是汉语传统修辞格之一,又名“互言”,一般称为“互文见义”。就是在上下文中各省去一部分有关词语,而上下文的语意却可以相互包含、映衬、呼应或补充,体现出“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的特点。
互文可分为“本句互文”、“对句互文”和“三句互文”这三种类型。 (一)本句互文 本句互文是为了适应诗歌音节和字数的要求,把在一句诗(或韵文)里需要表述的两个事物(或两个词语),上下文中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个。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上半句省去“汉”,下半句省去“秦”,前后互为补充,语意才可相备相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应理解为“主人客人都下马,客人主人同在船”;不然,一人下马在岸,一人独处舟中,主客二人又如何“举酒欲饮”呢?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应理解为“烟霭月光笼罩着一河寒水,也笼罩着沙岸”;如各执一边刻板地解说就与事理相悖了。 由本句互文修辞规律进行分析,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小常宝的唱词“到夜晚,爹想祖母我想娘”,就应理解为“到夜晚,爹和我都想念祖母和娘”。 “本句互文”修辞法在汉语并联结构的四字格固定语中也多有体现,例如: 打爹骂娘 山重水复 唇焦口燥 烹羊宰牛 烟消云散拈花惹草 冰肌玉骨 降龙伏虎 鬼使神差 龙飞凤舞 慈眉善目 披荆斩棘 名缰利锁 丝恩发怨 如“打爹骂娘”并不是指“打爹而不骂,骂娘却不打”,而是指“打骂爹娘”;再如“烹羊宰牛”并不指“烹煮羊,宰杀牛”,而是指“宰杀牛羊,烹煮牛羊”等。 (二)对句互文 所谓对句互文多指在对偶或大致对应的上下两个诗句中的互文见义。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应理解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 应理解为“惜秦皇汉武与唐宗宋祖,皆略输文采而稍逊风骚。”
(三)三句互文 三句互文较为少见,例如: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辛弃疾《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不再详述。
第2个回答  2017-12-03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现在的意思是 :秦朝.汉朝时的明月,秦朝.汉朝时的边关。

互文,拼音;(huwen)

释义;

1,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2,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3,”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4,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5、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

6,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东犬西吠”亦属此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3
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
第4个回答  2015-06-04
互文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是古汉语常用的修辞方法
这句诗说了回想起秦朝的明月和关隘 汉朝的明月和关隘 明月依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