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天下武功出少林”是说,少林在传承中华武术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现代少林更是成为中华武术的代表,少林寺也成为中华武术圣地了。各个时代的大多武术都能在少林找到影子。夸张一点说,就是“天下的武功都出自少林寺。

摩祖师渡江传法建立少林寺,起初并没有练功习武的习惯,只是整天在寺内打坐念经,时间久了僧人的身体也渐渐颓废萎靡,体弱多病,于是便有了习武强身的想法,也就是说少林寺开始只是以修禅为主,习武只是为了强身。在这个时候少林寺的功夫还并不出名。但是过了几百年后,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少林也难逃一劫,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十三僧棍就唐王的故事”李世民为了感谢少林寺的帮助,于是准许少林拥有僧兵,这个时候少林寺的武功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但是在武林当中并不出名,还没有达到“天下武宗”的地位。                        

到了宋朝,少林也并不怎么出名,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共同发展。虽然金庸先生的小说里给了少林寺很高的地位,说天下武功尽出少林,如天下第一高手扫地僧,乔峰和慕容复的老爹慕容博和萧远山也都是在少林寺偷师才取得这般武功成就,还有吐蕃的鸠摩智也是在少林偷师。但是其实历史上在宋朝少林还并没有闹腾,只是到了元朝的时候,元朝统治太过残暴,而且有对于僧人给与极大宽容,于是很多人就出家为僧,躲避战祸。为了在战乱中保全性命很多人不得不习武防身,明太祖朱元璋就是由和尚才起兵造反的。在明朝时期少林寺迎来辉煌时期,当时东南一带出现倭寇作乱,朝廷无力铲除,对他们一时无可奈何,在抗击倭寇的时期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将领-俞大猷,戚继光。这位俞大将军擅长棍法,尤其是对少林棍法痴迷不已,此时朝廷也派出了少林僧兵,这些少林僧兵个个以一敌十,勇不可当,在民间留下来很多事物故事和美谈。戚继光更是喜欢少林棍法,明令明军练习少林棍法去抗击倭寇。于是在这个时候少林寺和外界的武术交流就活跃起来,无数武术大师奔赴少林在那里比武切磋,互相学习,把自己的平生所学都留在了少林,所以才有了少林的七十二绝技和藏经阁,少林的绝技正式在这个时期成为天下武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28
不全是。
只不过少林作为中国武文化传承发扬的中心,各个时代的大多武术都能在少林找到影子。很多人到少林寺取经学武,很多人到少林寺验证自己的武艺,寺中高手和民间高手经常互换武艺。比如少林的腿法多来自临清谭腿,而谭腿门的拳法是来自少林罗汉拳。

这只是一种习惯的说法,其实并不全面。除 了少林拳法以外,还有很多拳法。象太极,八卦,形意,咏春,弹腿,三皇炮锤,戳脚等等。

少林武术的发展也是符合中国武术发展规律的。人们常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天下功夫”与“少林”有何关系?有人说,少林是武林中最大的门派,弟子众多,遍布天下,故云。这只是原因之一。
少林武术起源于民间,后来形成完整、系统的禅武体系。之后某些功法传至某人,或流入社会,因少林名气很大,所以多说“武出少林”,故云“天下功夫出少林”。“天下武功出少林”主要为小说家所宣扬,后来随着小说作品的流行和影视的影响,所以“天下武功出少林”说得如同真的。

其实应该说“天下武功聚少林”,别的不说,著名的少林潭腿、少林螳螂拳都是从山东传入少林寺的。

武术已经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而少林寺只有一千年的历史,而且少林寺是以武术才名闻天下.可以说是武术造就了少林寺,所以正常逻辑是:

中国的武术环境造就了少林寺的今天!没有武术就没有少林!而绝非少林创造了武术,都是一些无聊和无知的武侠小说者误导所致
第2个回答  2015-09-23
  就是说所有的武术都是源于少林一脉。
  但不不全是。
只不过少林作为中国武文化传承发扬的中心,各个时代的大多武术都能在少林找到影子。很多人到少林寺取经学武,很多人到少林寺验证自己的武艺,寺中高手和民间高手经常互换武艺。比如少林的腿法多来自临清谭腿,而谭腿门的拳法是来自少林罗汉拳。
第3个回答  2017-11-30

意思是:少林作为中国武文化传承发扬的中心,各个时代的大多武术都能在少林找到影子。夸张一点说,就是“天下的武功都出自少林寺。”的意思。

这种说法的来源:

这跟两个门派的的历史和教义是有关系的,这要追索到两个门派的起源,话说达摩祖师渡江传法,建立少林寺,并没有习武之意,但是看到寺内和尚整日念经,打坐,日久之后很是颓废萎靡,体弱多病。于是便有了习武强身之意,起初,习武只是为了强身,也就是以侍佛为主,修身为辅,这个阶段少林的功夫不是很出名,还是很浅显的阶段。又过了几百年,直至隋末,天下大乱,少林也难逃乱世,也就有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唐王李世民登基之后,感谢少林,允许他们拥有僧兵,这个时候又是“儒”“释”“道”三家发展辉煌的时期。少林才被天下熟知,然而还没有到“天下武宗”的地位。

历史又向前推进了几百年,其实在宋朝时期,少林寺并没怎么闹腾,一直很安稳,金庸老先生笔下的天龙八部,给足了少林寺的戏份,其实这个时候的少林寺的武功并没有发展到那么辉煌。这个时候少林还是以讲经释道为主。到了元朝,少林也开始壮大起来,主要原因是天下大乱,元朝统治太过残暴,很多人为了填饱肚子,出家当了僧人(朱元璋就是这么干的),为在乱世之中留的性命,所以习武之风再次兴盛,元朝末期兵荒马太乱,少林也开始荒废起来。

明朝少林寺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时刻,这是因为闽南南海地区出现了“倭寇”,久不征战的明朝士兵,和积重难返的明王朝对倭患一时无可奈何。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两个优秀的抗倭将领——俞大猷,戚继光。话说俞大猷老将军对枪法十分痴迷,又甚是喜爱少林棍法,此间少林为辅佐朝廷抗倭,派出了自己僧兵,话说这些僧兵可以以一敌十,许多故事和美谈都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少林功夫已经很不错了,第二倭刀很长,对明军的军刀很有优势,但是对少林的铁棍,毫无优势可言。一时间少林僧兵的美名天下大为歌颂,少林寺的地位开始逐步确立,抗倭后期,明军节节胜利,俞大猷曾率兵上少林与众方丈切磋棍棒之术,把自己的枪法交给了少林,戚继光更是喜欢少林棍法曾明明军习练少林棍法对抗倭寇。而少林寺在这个时候与外界的交流开始频繁起来,无数武术大师奔赴少林在哪里切磋技艺,互相学习,无数人把自己的平生所学留在了少林,所以才有了少林的“72”绝技和“藏经阁”,少林的绝技正式在这个时候积攒的。天下武宗!

纵观整个明王朝,共有8位皇子在少林寺出家,可见少林之地位。历史仍在向前,到了清朝,清朝初期,少林并没有受到皇家恩宠,我猜有两个原因第一,康熙他爹被一个和尚被骗到五台山出了家,爱新觉罗家对和尚不是很爽。第二,少林寺的确跟“天地会”的反动分子有过来往,雍正时期曾火烧南少林。但是佛道毕竟是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权者为了促进政局的稳定,通过宣扬“满汉一家”和“仁政”多次对少林进行过修缮,此时天下武功出少林已经深入人心了。所谓天下武功出少林,不是少林寺发明了很多武功,而是少林寺积攒了各个流派的武学。将其整理,融合,创新。天下武宗的地位也是明末确立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