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初秋行圃》为什么说“落日无情却又有情”?

如题所述

因为“落日”是物非人,物本无情。然,作者以无情之落日,写“有情”,有情的却并非落日,而是人。落日催蝉鸣,寻声却无声,处处都是物,却处处都是人。有人方觉落日有情,蝉鸣便是落日催得方才如此美妙,有人方才寻寻觅觅,寻之不得,方怅然若失。

【原文】:

《初秋行圃》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翻译】:

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作品赏析】:

这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诚斋乐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