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 故事

有什么孔子弟子的故事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颜回
中文名称: 颜回
又 名: 复圣 字子渊 颜叔 颜渊 颜生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公元前523~前490

生平简介

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对于 “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悔,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闵子骞

(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卫国人(今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人),孔子高徒,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颜渊并称。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觉得有理,遂罢。后母为此感悟,深悔往事所非,后待诸子如一。孔子对子骞着一行为赞赏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后人根据这一历史故事,改编一出戏剧叫“鞭打芦花”,观者无不戚然泪下,

冉伯牛

〖冉伯牛〗(生卒年不详)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出身"贱人"家族。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著称者之一。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任中都宰。孔子在总结其学生特长时,把他列为德行优秀者之列。孟子在评论孔门弟子时则把他列为德行的首位,可见其在仁德修养方面有突出成就。他能注意平日的接人待物之礼节,受到称赞,《尸子》中记载孔子在接人待物方面经常请他来侍奉和帮助。他为人端庄正派,孟子认为他的行为大体与孔子相似;王充则认为他的德才达到了称圣的程度。班固和王充则认为他是行善而遭恶疾的典型,可见他的德行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历代官府对他都很尊崇。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东巡,祀孔子时以他为配。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列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二十七年(739)赠"□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东平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改封为"□公",从祀孔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2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起笔写了一个“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第2个回答  2008-10-13
颜回的故事较多,较著名的有“颜回偷食”。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一次被围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七天没有食物了。子贡就找机会突围,用私房钱买得一石米(石是古代计量单位,约相当现在130-150斤)。颜回就去煮饭。谁料子贡在井边远远看去,见到颜回在吃煮熟的饭,于是很不高兴就去问孔子:“对于仁人廉士,贫穷能够改变他们的品德吗?”孔子回答:“品德改变了怎么能够称为仁呢?”子贡再问:“就算是颜回也一样吗?”孔子说:“是的。”子贡就把颜回偷吃饭的事情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仁义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听你说了,我还是不怀疑颜回的品德,其中必然有原因。你就不要追究了,我来问他”。于是召见颜回问:“我梦到了先人,不知是否有什么启示?你煮饭好了吧,让我来祭祀先人。”颜回说:“刚才有些灰尘落在饭中,置之不洁,弃之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但却不可用来祭祀了。”孔子说:“好啊,如果是我也会吃掉沾上灰尘的饭的。”颜回出,孔子对身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君子,并不是今日啊。”弟子们由此服之
第3个回答  2008-10-12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第4个回答  2012-09-30
就是他回答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