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如题所述

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影响创造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想象力。想象的主要方式是联想和幻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运用类比法、提示法、突发奇想法等实现。
关键词:想象 幻想 联想 创造力
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学生走向社会后在某一领域有所创新或对现有的工具有所改进,使个人对社会有所贡献。决定一个人此种创造能力大小的前提因素很多,而想象力是否丰富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会有较大的发明创造。而一个人想象能力的大小又与幼年所受教育有直接的联系。所以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以便增强学生将来的创造能力。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象出它的具体形象,其主要方式是联想和幻想。
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和事物,是由眼前所感知的事物回想或延伸想到其他事物。联想不是记忆表象的简单连接,而是表象群的创造性的重新组合,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黑格尔所说的想象便是联想。联想的依据是事物的相似或近似之处,如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修辞手法“比兴”便是。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彼物与此物之所以能构成比,是因为二者有相似之处,而相似之处恰是通过联想找到的,没有联想,眼见着此物也想不起不在眼前的彼物。兴者,先言他物引起所诵之词,他物与所叙之事相似与相近,同样是运用联想工具找到的。
幻想则是以社会和个人的想象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是构想出现实中不曾有的甚至不可能有的东西,比联想有较大的自由。如人类早期曾幻想着像鸟一样在天上飞(飞机),像鱼一样在水中游(轮船),能一个斤斗十万八千里(孙悟空),能永远健康(长生不老)。
在人的想象思维中,联想的同时也在幻想,幻想的同时也在联想,二者不可区分,共同构成了想象,既幻想、联想出事物的外部表象,又想象出事物的本质规律。高尔基说:“想象在其本质上是对世界的思维。”这种思维形式,有感性的思维成份,也有理性思维因素。
在科学思维中,想象起辅助作用,科学家用想象来推测研究对象的性质,来猜测人类尚未达到的领域。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收集现象,在众多现象的基础上推测、联想形成假说,从而接近真理的过程。如鲁班受竹叶边细齿的启发,发明了锯;魏格纳面对医院墙上的世界地图,提出了板块漂移学说;门捷列夫用自己创造的元素周期表推测尚未发现的元素的性质……
在形象思维中,想象是艺术创作的关键之一。艺术家要设身处地地展开想象,甚至把自己想象成表示的对象加以体验,不是对生活现象简单记忆的表现,而是把握生活本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的途径,创造出比生活更具有表现力、更能体现出生活本质规律的生动的艺术形象。比如明代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在一种梦幻一般的情境中,表现了少女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之间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爱情故事。这种故事情节如果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显然是缺乏生活真实性的。但正是依靠丰富的瑰丽的想象能力,才造就了这部辉煌的艺术作品。
创造性想象是更加独立更加新颖的一种想象,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由月的阴晴圆缺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由朝阳联想到少年,由夕阳联想到老年,由落日联想到死亡,由秋联想到人的成熟、衰老,由叶落联想到生命的消失,由归雁联想到思念,由杨柳联想到送别,由兵器联想到战争……
人类社会早期,人与自然的矛盾中,自然力量过于强大,处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了增强人类战胜自然的信心,首先必须在心理上战胜了自然,先哲们便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于是产生了原始神话和传说:因干旱而产生了后羿射日,因地震而产生了女娲补天,因水灾而产生了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则是对地球引力的挑战,而那位盗天火给人间以光明和温暖的普罗米修斯则是赞美了人类发明火的伟大功绩……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想象视为跨越时(思载千载)空(视通万里)的思想与形象的统一体(神与物游)。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思想,将人从神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自由民主思想唤醒了人的想象意识,因而带来了科学的大发展和文艺复兴的艺术高潮,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人。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放眼世界,外界信息的涌入,解放了思想,增强了活力,不仅是经济的解放也是民族精神的解放,从而发展了民族的想象力,增强了民族的创造力。
中国汉字的特点是象形,当初定型后,对书写有一套严格的规定,笔画顺序不能乱,一点一横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否则视为错误。而目前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早早让孩子识字,严重阻碍了孩子们想象力的培养,不利于将来创造能力发挥。而应试教育要学生们读死书,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力严重缺乏。为改变现状,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用类比思考法,既将众多的事物联系起来,从它们的相似中突出某一个或几个特点,即让学生寻找相似的东西,在此过程老师可先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如:让学生把想到的圆的东西说出来,开始学生不一定能说好,但老师可以先说出许多圆的东西,如车轮、碗、硬币等,接着让学生继续说出其他圆的东西。这样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在进行相似训练时,不仅能趣味盎然,而且在游戏中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二是提示法。进行相似想象教育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可以采取适当提示的方法并不断地加以鼓励,使学生不断开拓思路。如问学生:“苹果和橘子这两样东西有哪些相似之处?”当学生说出它们是吃的、有皮、带甜味等几种相似之处后,再深下去得老师鼓励它们:说的对,你可以想到它们都有籽、都有营养等。通过提示还可以再说出相似之处来。这样不断地提示和鼓励,学生的脑子可以不断地驰骋联想,从而得到极为有益的锻炼。
三是突发奇想法。心理学专家认为,相似想象的跨距愈大,其创造思维的成份也愈大。因此,应当鼓励学生突发奇想,引导学生追求与众不同、新颖的、独特的答案,即使答案中存在问题也应鼓励,而不放弃或否定,如此长期灵活地运用,才能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了想象力便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这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4
在中国这方面很欠缺,也没有办法。毕竟制度在这里
第2个回答  2021-01-20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
第一,要积累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
第二,要善于把不同种类的表象加以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形象。
第三,要善于把同类的若干对象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普遍特征分析出来,然后集中综合成新的对象。
第四,要善于抓住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想象。
第五,要善于把适合于某一范围的性质扩展到整个等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