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为什么写《游子吟》?

我想知道
老师让我们查的

诗人仕途不顺,愈觉亲情可贵,便写下颂母之诗。

《游子吟》,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扩展资料:

坎坷仕途

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792年),下第。

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

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去做县尉是与他的愿望很相违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于是县令报告上级,另外请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给那人,因此孟郊穷困至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6
唐朝诗人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曾任溧阳县尉、协律郎等职。一生穷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不同流俗。孟郊的诗,多是倾诉穷愁孤苦之作,他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他要接母亲来溧阳,以尽孝心。于是就作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对母亲的感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译:
慈祥母亲手中把针线。
远游孩子身上的新衣。
临行严严实实细细缝,
耽心此番出去迟迟归。
谁说短短寸草那点心,
可报慈母春辉般恩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5-10-31
他为母亲而写,他母亲为他付出太多太多,想到没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惭愧之余,写下了这首诗,来感化更多人,要孝敬长辈……
第3个回答  2005-10-30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第4个回答  2005-10-30
他是个孝子,为了妈妈给妈妈作诗!孝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