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所有节日的标准时间!

要具体,尤其中国的节日,都要一一列出来!外国的条著名的国家写!

1月份 1月1 日:元旦 1月6 日:中国第 13 亿人口日 1月第一个星期 日:黑人日 1月8 日:周恩来逝世纪念日 1月14 日: 日记情人节 1月21 日:列宁逝世纪念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 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国际麻风节) 2月份 2月2 日:世界湿地日 2月7 日:京汉铁路罢工纪念日(1923) 2月10 日: 国际气象节(1991) 2月14 日:西方情人节 2月15 日:中国 12 亿人口日(1995) 2月19 日:邓小平逝世纪念日(1997) 2月21 日: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1949) 2月21 日: 国际母语日(2000) 2月24 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 日: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003) 3月份 3月1 日: 国际海豹日(1983) 3月3 日:全国爱耳日(2000) 3月5 日:周恩来诞辰纪念日(1898) 3月5 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1963) 3月5 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2000) 3月8 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1910) 3月12 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1925) 3月12 日:中国植树节(1979) 3月14 日:马克思逝世纪念日(1883) 3月14 日: 国际警察日(节) 3月14 日:白色情人节 3月14 日:圆周率日 3月14 日:香港沙士纪念日 3月15 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3) 3月16 日: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3月17 日: 国际航海日 3月17 日:中国国医节(1929) 3月18 日: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1 日: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1972) 3月21 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1966) 3月21 日:世界 儿歌 日(1976) 3月21 日:世界 睡眠 日(2001) 3月22 日:世界水日(1993) 3月23 日:世界 气象 日(1960) 3月24 日:世界 防治结核病 日(1996) 3月30 日:巴勒斯坦 国土日(1962)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全国 中小学安全宣传教育 日(1996) 4月份 4月1 日: 国 际愚人节 4月2 日:世界 自闭症 日( 国 际自闭症 日)(2008) 4月2 日: 国 际儿童图书 日 4月7 日:世界 卫生 日(1950) 4月14 日:黑色情人节 4月15 日:非洲自由 日 4月21 日:全国 企业家活动 日(1994) 4月22 日:列宁诞辰纪念 日(1870) 4月22 日:世界 地球 日(1970) 4月22 日:世界 法律 日 4月23 日:世界 图书和版权 日(1995) 4月24 日:世界 青年反对殖民主义 日(1957) 4月24 日:亚非新闻工作者 日 4月25 日:全国 儿童预防接种宣传 日(1986) 4月26 日:世界 知识产权 日(2001) 4月27 日:联谊城 日 4月30 日:全国 交通安全反思 日 4月第四个星期 日:世界 儿童 日(1986) 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秘书节 5月份 5月1 日: 国 际劳动节(1889) 5月3 日:世界 新闻自由 日 5月4 日:中国 青年节(1939) 5月4 日:五四运动纪念 日(1919) 5月5 日:马克思诞辰纪念 日(1818) 5月8 日:世界 红十字 日(1948) 5月8 日:世界 微笑 日 5月第二周的星期二:世界 哮喘 日(1998) 5月第二个星期 日:母亲节(1914) 5月12 日: 国 际护士节(1912) 5月14 日:黄色与玫瑰情人节 5月15 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1994) 5月15 日: 国 际家庭(咨询) 日(1994) 5月17 日:世界 电信 日(1969) 5月18 日: 国 际博物馆 日(1977) 5月20 日:全国 母乳喂养宣传 日(1990) 5月20 日:中国 学生营养 日(1990) 5月22 日:生物多样性 国际日(2000) 5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 际牛奶 日(1961) 5月第三个星期 日:全国 助残 日(1990) 5月25 日:非洲解放 日(1963) 5月26 日:世界 向人体条件挑战 日(1993) 5月27 日:上海解放 日(1949) 5月30 日:“五卅”反对帝 国 主义运动纪念 日(1925) 5月31 日:世界 无烟 日(1988) 6月份 6月1 日: 国 际儿童节(1949) 6月4 日:受侵略戕害的无辜儿童 国际日(1983) 6月5 日:世界 环境 日(1974) 6月6 日:全国 爱眼 日(1996) 6月11 日:中国 人口 日(1974) 6月14 日:亲吻情人节 6月17 日:世界 防止荒漠化和干旱 日(1995) 6月20 日:世界 难民 日(2001) 6月第三个星期 日:父亲节(1934) 6月22 日:中国 儿童慈善活动 日 6月23 日: 国 际奥林匹克 日(1948) 6月23 日:世界 手球 日 6月25 日:全国 土地 日(1991) 6月26 日: 国际禁毒日( 国 际反毒品 日)(1987) 6月26 日: 禁 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 国际日(1987) 6月26 日: 国际 宪章 日(联合 国 宪章 日)(1945) 6月26 日:支援酷 刑 受害者 国际日(199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09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一天);国际护士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一天);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教师节(9月10日);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一天);国庆节(10月1日,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重大的 传统节日 有 春节、元宵节 、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促进和谐、培育道德等功能 中国的元旦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立春:3000年的岁时节日民俗多多.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农历三月三拜祖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 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