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别人骂,自己不生气,忍辱。这样是不是可以消除自己丑陋的业?

如题所述

  修忍辱时不要著忍辱的法相,以为我是能忍,以及有我所忍受的程度,有能有所即离不开四相。闻赞则喜,闻谤则怒,心中即起波浪,离四相谈何容易!应先渐修,后可顿超。修行一事没有天生的,纵有顿根的人,亦是过去世修来的。欲求大彻大悟,须以佛法慢慢熏习,每天需要念经,单单念而不解其义,收效甚微,对于经义要圆解、要深解,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什么境界都能运用上去,举心动念均是修行,功夫用得上,日久必有成就。人我执不易断,凡事看淡一点,即算有进步,愈淡薄愈自在,即是渐渐的放下。四相空了,说一个忍辱也是多余的。
  忍辱法门,从浅至深,有五种层次[
  第一,生忍。每当被辱境到来之时,无法回避,无法抵抗,只好坚强起来,把它忍耐下去,心里感到烦恼,难以忍受,很是痛苦。
  第二,力忍。对于辱境到来,不与它计较,用最大力量,退一步、让三分,把它压下去。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心念佛名号,借佛号的威力,把忿恨之心缓解、安定下来,犹如以石压草。日常最好佛号不断,因佛号若断则嗔心易起。
  第三,缘忍。当辱境现前,以智慧回光返照,修因缘观。回想为什么自己无故受辱、挨打、挨骂等,辨明其中缘由。若无缘无故受侮辱,则或许是前世因缘感招的恶果,今生随业受报;反之,即并非业障所致,而是魔障所致。若能作受报想,作还债想,体会其中疾苦,领悟考验真谛,心中自然就将难忍受的辱境逆来顺受了、心甘情愿不生嗔恨心了。
  第四,观忍。当辱境发生,用空观智慧来照察了知身心世界,一切诸法本来无我可得,我既然是无有的,哪里还有什么我被侮辱以及所辱的境界呢?这就是能空的我相与所空的辱境,二者既然完全是空的,故中间的辱相,当然也是不可得的。这样观空,万恶的嗔恚心就无处发生了。
  第五,慈忍。菩萨每逢辱境到来时,不但不生嗔恨心,反而发大慈悲心,哀怜悯念:“此人实在愚痴可怜,无理取闹,妄生枝节。现在对我毁辱,我能忍受以德报怨。如果对待别人任意毁辱,定受果报,种下被人毁辱的恶因。更严重的甚至发生人命伤残,受到法律制裁,将来亦遭因果报应。”因此菩萨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方便教化,令他觉悟过来,知过必改,断恶修善重新作人。
  缘忍、观忍和慈忍又统称为理忍。
  作用
  △ 忍辱的功德与不忍的害处,凡是学佛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而境界现前,自己作不了主,就把其忘记了,仍旧是肝火上升,一点不让人,这实在是对于忍辱的真实利益还未参透。要知道,辛辛苦苦好不容易修持所集的功德,一把火把它烧光,岂不太可惜了吗?一个人受污辱最易生嗔恨心,辱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嗔恨是修行人的大忌讳,有了它这一生就不能成就,因为嗔恨心与菩提心不相应。菩提含有觉、平等、慈悲义。嗔恨之生,由于事之不由己意,便是著我相,尚何平等之有?世事莫非梦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认真;此而不知,尚何觉悟之有?其违反慈悲,更不待言。普贤菩萨说:菩萨过失莫甚于嗔心,以前所积功德虽多如森林,嗔火若生,一齐烧尽。我们平日积功累德,好不容易,稍遇不顺心的事,一发脾气,把以前的功德统统烧尽,然后再从头来,岂不可惜!岂不可怕!
  △ 障碍大慈悲心的是嗔恚,持大慈悲戒即可破除嗔恚障,纵然有人无缘无故地来侮辱我,亦应以慈悲心修大慈悲戒,作起来很难,可不是作不到;遇到逆缘应立即觉悟,不觉悟,慈悲心永远发不起来。经常觉悟,悲心即增长,嗔恚心即渐渐消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24
以直抱怨,用道义面对,大丈夫能屈能伸。不生气就体现你有气度,不骂回去体现有品味,丑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望采纳,谢谢
第2个回答  2016-04-24
生气是心里的,不表面的,表现不生气不出声,只是表象,内心能安静从容能真心笑出来才是真的不生气。
第3个回答  2016-04-24
恩,不过也不能太过了,除非想改变一下刚猛的性格
第4个回答  2016-04-24
是的 是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