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没把皇位给朱棣?谢谢

如题所述

明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太子朱标的长子。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长子早逝)。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从年号上不难看出,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在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削番,当时的番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番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备造反。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可以说建文帝的削番就是针对燕王一人的。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从其他亲王下手,这样即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 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但由于兵力所限,燕军占领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弃,因此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朱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朱允炆的软弱再一次显示出来,他的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过了多次劫难,建文帝的妇人之仁最终将朝廷推向了深渊。 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之后,燕王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对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了南京,赶走了建文帝,那么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君,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437771.html?si=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1
1.朱棣太凶
2.太爱以故长子朱标
第2个回答  2008-10-12
朱元璋 儿子都属于那种胸无大志的
一日朱元璋拿一根芦苇对儿子说,芦苇上面的穗都是现在朝廷中的歼党和锁事
我已经都给你产平了,就等你来继承皇位,可他儿子连杀人都做 不到
自己感觉实在不是皇帝料,压力太大
最后自杀了
皇帝最后是他的孙子朱允文当 的
第3个回答  2008-10-13
主要是政治考虑.当时明朝虽然把元顺帝(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赶到了漠北.但是边疆还是岌岌可危,很有可能北元势力还进入中原,朱元璋为此在边疆设立了军队驻扎,由于朱元璋不信任为他立功的臣子,因此建国后屠杀了很多有才能的武官,他把他的儿子大肆地封王.来巩固他的政权,并且允许这些王拥有军队,称为藩王.他的长子朱标性格柔弱,因此他害怕他控制不住朝臣,因此杀了很多功臣,后来朱标就死了.他的儿子朱允汶性格象他的父亲,对待儒臣很好,所以得到了读书人的拥护,而朱棣就象他的父亲朱元璋,性格比较残暴,当初他晚年的时候考虑过立他的四儿子朱棣为太子,可是由于大臣的反对,以及考虑如果立四子为帝的话,会引起其他诸子的反叛,所以定下了规矩是实行嫡长制,不过他死后,朱棣就反叛了.
第4个回答  2008-10-13
长子为尊 朱标死了那就长孙为尊 也就是朱允文
第5个回答  2020-06-14

朱元璋把皇位继承给自己的皇太孙朱允炆,却不传给自己的 儿子朱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