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到底从何而来?用神话的回答,也用科学的回答。

如题所述

1.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
话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后,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成为活跳跳的东西,於是给他起名为『人』。
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继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时,他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后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的增多了。
圣经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记载在旧约的创世纪之中。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他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
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他为女人。』
在女娲和上帝造人的神话里,可以发现共同之处是都按着他们的形像造人,由此可见女娲和上帝的长相和人相似。不同之处在於圣经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

2.大量的不同地质时期、历史年代的人类史前文明的证据不断被发现。史前人类不但存在,而且考古学的证据还证明人类的史前文化是十分发达的,在史前建筑、天文、地理、物理、冶金、医学、艺术等方面均取得惊人的成就,有的甚至连现在的科技水平也达不到那种程度。这里仅举数例。

史前的精美壁画

南非的有些地方被称为世界上最丰富的史前壁画装饰宝库(van Rie Lowe 1941 : 9)。在南非,已知的石刻艺术地点大约有15000处,但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实际数字是这个的两倍。这些艺术以其针尖大小的细微程度,精妙的明暗变化和复杂的构图而举世闻名。

在南非有两种石刻艺术---壁画和雕刻。壁画一般是画在南非山区的避风山岩(rockshelter)上。这些山岩都是突出的石崖,向内稍有凹陷。不象在法国,壁画仅见于很深的山洞里。壁画用的是未知的混合颜料,还掺有血或蛋清一类的粘合剂。绘画形象非常精致,内容十分丰富。

雕刻主要发现于南非内陆平原的岩石和鹅卵石上。雕刻有各种不同技巧。最常见的是点凿,切割和刮擦。在南非西部刮擦方法较流行。但迄今还不知道先民们用何种工具进行创作。南非石刻艺术的年代很难测定,因为这些艺术作品中几乎不含有机物。EricWendt曾测定过纳米比亚南部阿波罗11号洞出土的一小片石刻,其年代大约是27000年前。这说明该石刻与法国的古代巨石艺术(the Supper Palaeolithic art)至少是同时代的。

20亿年前位于加蓬共和国的史前核反应堆

奥克洛(Oklo)是加蓬共和国一个铀矿的名字。1972年,当这个矿区的铀矿石被运到一家法国的气体扩散厂时,人们发现这些铀矿是被利用过的。其铀含量远低于0.71w%的自然含量。似乎这些铀矿石早已被一个核反应堆使用过。

的确,这些铀矿石是被利用过的。法国科学家在矿区的不同地方都发现了核裂变的产物和TRU废物。法国政府宣布了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科学家们对这个铀矿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于1975年在国际原子能委员会(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一个会议上公布。这些发现很让让人迷惑。因为今天的天然铀矿石是绝对不可能自发地达到临界体积而引发链式核反应的。但核燃料U235的半衰期为七亿年,仅为其同位素U238(不能直接作为核燃料)半衰期(四十五亿年)六分之一弱。从地球形成至今,相比U238,更多的U235衰变了。实际上,30亿年前U235的自然浓度为3w%左右,而此浓度已足以在一般的水中进行核反应。这些条件在Oklo地区是具备的。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核反应堆有几公里,如此巨大的一个核反应堆,对周围环境的热干扰却局限在反应区周围40米之内。更让人吃惊的是,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并没有扩散,而是局限在矿区周围。

面对这一切,科学家们仅承认这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将它写进了教科书。其实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史前文明所留下的遗迹。也就是说,二十亿年前,在今天我们叫做奥克洛的地方,可能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远远超过今天人类的文明。

在美国犹他州的羚羊泉处发现6亿年前的人类足印化石

1968年6月,一位业余化石收藏家威廉美斯特在美国犹他州羚羊泉(Antelope Spring)发现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足印化石。该化石呈现出一只凉鞋踩在一只三叶虫上的形态,已有3亿到6亿年的历史。

美斯特在一次化石探险活动中发现了该化石。当他用地质锤敲击一块两英寸厚的石板时,这块石板象书页一样地打开,露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一只三叶虫化石的背部竟然有一只人的脚印。更令人惊讶的是,脚印的主人居然穿着凉鞋!鞋的尺码为长10.25英寸,宽3.5英寸,脚跟比鞋跟略短。

三叶虫是一种小型海洋无脊椎动物。它的鼎盛时期持续了大约三亿二千万年,然后在二亿六千万年前绝迹。但根据进化论,人类出现于一百到二百万年前,而穿鞋的历史不超过几千年。在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尤它州大学地球博物馆馆长詹姆斯.麦德森说:(按照进化论)六亿年前没有人类,也没有猴、熊、或树懒来制造人类假象。究竟是什么生物在脊椎动物还没有形成之前而在地球上行走呢?麦德森接着说,此化石肯定系自然形成,但依何种途径,他实在无法解释。

其实,人类一旦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就很难突破其桎梏。美斯特化石已清楚的证明,在进化论所认为的人类决不可能存在的时代,人类确已生活在地球上。这个证据已足以推翻进化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02
一生命的起源:46亿年前,刚刚形成的地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那时,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从火山中喷出的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包围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原始大气层。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完全不同,没有氧,也没有臭氧层,太阳的紫外线直射到地面上。在紫外线、宇宙射线、闪电、高温等巨大的自然条件长期作用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不断发生合成或分解反应,形成了多种简单的有机物,这就为原始生命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
后来(大约在39亿年前),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但火山的喷发仍然很频繁,地壳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地方隆起形成高原和山脉,有些地方下降形成洼地和山谷。同时,大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增多。当水蒸气达到饱合状态,冷却以后,便成为雨水降落到地面,汇入洼地,形成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的简单有机物也随着雨水进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这些简单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不断地进行反应,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小结:由此可知,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的。
科学家们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来研究生命的起源。1965年我国生物学家首次人工合成了简单的蛋白质分子一一结晶牛胰岛素。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首次模拟原始大气成分,合成出了简单的有机物。这些实验对人们认识生命起源的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人们对生命起源的详细过程知道的还不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手段的提高,人类总有一天会揭开生命起源的全部秘密。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生命的产生,揭开了生物进化发展的新纪元。原始生命产生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原始生命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进行自养生活的原始藻类;一部分原始生命进化成为没有叶绿素、靠摄取现成有机物为生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再各自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这是一棵动物进化历程树。从树干基部到树梢表明了动植物进化的历程。越靠近树干基部的植物或动物,出现的时间离现在越久远、越低等;越靠近树梢的植物或动物出现的时间离现在越近、越高等。树干上有两个大的分枝,左边的表示动物的进化历程,右边的表示植物的进化历程。在每个分枝上又有许多小的分枝,这些小分枝依次表明了各个类群的动物和植物的进化顺序,以及进化地位。
1植物进化的历程:自然界的植物有四个主要的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提问:各个生物类群的特征反映了它们在进化历程中的地位,根据藻类植物的特征,我们应该把它放在生物进化历程树的什么位置?
答:藻类植物的特征表明了宏观世界是低等的植物类群,所以应该位于进化历程树的最下边的分枝上。
(2)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是茎叶里没有输导组织,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3)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并且根、茎和叶里具有输导组织和比较发达的机械组织,植株较高大,受精离不开水,大多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由原始藻类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但是,从二者的特征来看,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因此,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
由于苔藓植物在结构和生殖上的特点,限制了苔藓植物进一步向陆生生活发展,而蕨类植物由于能更好地适应陆生生活,一部分原始蕨类植物逐渐进化成为种子植物。
提问: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两大类植物,哪一类更高等,为什么?
被子植物更高等。因为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有利于保护种子,繁殖后代,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所以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植物进化的规律,身体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地位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水中逐渐过渡到陆地。
2动物进化的历程:
提问:动物可以分成几个大类群?
答: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我们先来看无脊椎动物的进货历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无脊椎动物分为哪几个主要的门?
从结构上看,最低等、最原始的无脊椎动物是原生动物,由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进化到多细胞的腔肠动物;由二胚层的腔肠动物进化到三胚层的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出现了肛门;环节动物出现了真正的体腔;节肢动物是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无脊椎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动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逐渐出现了组织的分化,出现了器官和系统,生活环境逐渐从水中到陆地。
(2)在无脊椎动物中有一类叫做棘皮动物,海星、海参、海胆都是这一类动物。由原始的棘皮动物进化成了原始的脊椎动物。
提问:我们学过的脊椎动物有几个纲?
脊椎动物是高等动物,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古代的鱼类生活在水中,后来由于地球气候变化,湖水、池塘等干涸,古代鱼类中的总鳍鱼类,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成原始的两栖类。
两栖动物是最早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但是,两栖动物还没完全摆脱水的束缚,必须在水中产卵、孵化以及渡过幼体阶段。
原始的两栖动物逐渐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在陆地上产卵、孵化,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陆地生活环境的复杂多变,为动物的进化提供了新的生态环境和适应方向,原始的爬行动物向各个方向分化和发展,分别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小结:由此看来,与植物的进化历程一样,动物也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进化。
3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生物的进化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人类的出现: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人类是生物进化到更高阶段的产物,那么人究竟是由哪类古生物进化来的呢?
与所有哺乳动物一样,人体也具有恒温、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这说明了人类与哺乳动物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在生物分类中,人类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在灵长目中,除人科外,还有猴科、长臂猿科、类人猿科等

参考资料:http://www.xinyuwen.com/Article/Print.asp?ArticleID=52804

第2个回答  2008-12-18
好深奥的题目呀 ...
神话上说上帝....上帝是用泥土先造了一个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夏娃。
女娲造人的故事说,女娲用泥土造了第一批男人和女人后,放在火上烤,由于没有经验,烤过头了,女娲不喜欢,就将他们扔到了非洲,所以那里的人都是黑皮肤。女娲又做了第二批泥男人和女人,烤的时候,怕烤过头,就提前取出来,结果颜色太白,也不满意,女娲就将他们扔去了欧洲,所以欧洲人都是白皮肤。女娲又做了第三批男女泥人,烤出来一看刚刚好,不黑也不白,女娲很满意,就把他们放在了自己的故乡亚洲,所以亚洲人都是宗色皮肤。
科学上的 是先有细菌什么 然后有了单细胞 什么 然后有了植物 原生动物 慢慢进化成高级 动物 最终为 人类 可以参考 达尔文的进化论
大概是这样子的
第3个回答  2008-12-18
女娲造出来的。
人最早以前是猿猴,人是由猿猴演变而来。
而在没有猿猴时代。是有恐龙的,经过环境慢慢的变化后才有猿猴后有人。
科学回答是 环境造就的 人 。
第4个回答  2008-12-18
女娲ing······人是耶稣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