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原文

如题所述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大约18岁的肘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终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作者:毕淑敏 本文有删节)
(太原市中考题)
1、 作者一生常读人鱼公主,感受常新。请你简要概括作者8岁、28岁时读出的内容。
8岁时 ;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28岁时 ;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
2、 48岁时,作者读出人鱼公主“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你认为这里的“灵魂”指什么?请结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词、句作一点分析。
3、 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4、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5、 重读学过的课文,与作者一样,你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请就《背影》的写作技巧或《斑羚飞渡》的思想内容,谈谈你原有的认识和一点新的感悟。

春 风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100遍……”
③其实,意思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 过山梁,插山沟, 山口,呜吗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拽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霜?
⑽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叠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⑾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天津市中考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呜呜吹号( ) (2)是碗口大的痛枝刮折了( )
2.从“流”“灌”漫”中选择恰当的分别填入下面句子的嵌线处,使语句顺畅.
从关外扑过山头,____过山梁,插山沟,____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 ……
3.“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傅细雨的滋润”这一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了江南春风的什么特点。
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春风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结尾的?
5.文章⑥⑦⑧段集中笔力主要用什么方法?从哪一方面写出北国春风怎样的特点?

竹林深处人家
⑴江南竹乡,并不是没有别的植物,但竹子之多,给你的印象似乎是,那里除了竹,其他什么植物都不存在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
⑵我们沿着一条路边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因为在我看来,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是差不多的,路上又没有标志或街名。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了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⑶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在这里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得更远、更高。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但你不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因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是束手无策。你看,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的。陪我们来的当地的朋友却满意地笑了,他不是从画家的观点去考虑问题,画家的话只说明了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副其实的竹乡,而这不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材和竹笋的丰收吗?这当然是件好事情。他是以竹乡为家的护林员,是专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
⑷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回过头来,发现山麓的竹林上出现了缕缕轻烟。那是雾还是山岚?都不是,那是竹林深处人家的炊烟。那位当地朋友说,那里有村庄,有人家,只是在竹海上面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如果不是烧饭的时候,就连这一点炊烟也没有。朋友,我们竹海里的村庄可热闹呢。
⑸于是我们便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再钻入竹海里,越山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像的要远得多。后来逐渐地听到鸡鸭一类家禽的叫声,知道山村近了,再后来又看见孩子们赶着山羊回来,我们已经踏进村庄的街道上了。在路边,在空地上,在人家的门口,几乎全晾着新鲜的笋干,和晒着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竹乡里的竹材早就运到外地去支援经济建设了,只有这两样东西留在乡里进行加工。
⑹竹乡里的房子,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栋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连板壁、地板、门窗也无一不是竹的。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这是走进任何一家人家首先得到的鲜明、突出的印象。放眼望去,凳子和椅子、台子、凉床、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和兔笼,还有斗笠和各种用具,全都是各种竹子制成的,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子也是竹箬做的。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到非常舒适。主人从门外抓一大把晾在匾箪里的盐笋干来招待我们,又用山泉水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我想,在竹林深处人家,在到处是竹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用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干更和谐更有情调了。
⑺我们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那声音隐蔽在竹林深处,看不见人,声音却越来越近。后来她们终于拨开竹林出现了,原来是一群拾竹箬的女孩子回来了。
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
(温州市中考题)
1、作品前三个自然段从三个观景点描绘乐不同的竹林景物,请分别找出一处,加以概括(每处的概括不超出40字)。
⑴远处所见
⑵深入竹林所见
⑶登临竹坞所见
2、作者对竹子的描写很有特色,按下列要求从文中各找出一处同竹子相关的句子。
⑴从色彩上找
⑵从声音上找
⑶从气味上找
3、面对竹海,画家和护林员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答:
4、请简要分析作品内容与文题(竹林深处人家)的关系。
答:
5、本文有很多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从语言的角度自己设计一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并简要说明问题设计的理由(不能抄用试卷上的题目)。
问题:
理由:
6、景物描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要“寓情于景”,传达出作者的情感。请结合自己的体验,简要谈谈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刘燕敏]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因为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诉状递上之后,在内华达州立刻掀起轩然大波。劳拉三世幼儿园认为这位母亲疯了,一些家长也认为她有点小题大做,她的律师也不赞同她的做法,认为这场官司是浪费精力。然而,这位母亲坚持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哪怕倾家荡产。
三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她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个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一片较大的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就请教那里的管理人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我问为什么?他们解释,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的,虽然没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会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只好老实地呆在水里。
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为两只天鹅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想像的翅膀,人们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这段辩护词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这项权利的列入是否起因于那位母亲的官司,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美国人非常清楚,这一规定,使美国在科技方面始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的百万富翁。
(武汉市中考题)
1.这桩诉讼案起诉原因“奇特”在哪里?(答案不得超过20字。)

2.用精练而明确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答案不得超过30个字。)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 ,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毕淑敏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己。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了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那时没有机会见到大海,只有在这些小地方寄托自己的哀思),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万分伤感。读的过程中,最焦急的并不是人鱼公主的爱情,而是最痛她的哑。认定她无法说出话来,是一生未能有好结局的最主要的根源。突发奇想,如果有一个高明的医生,拿出一剂神药,给人鱼公主吃下,以对抗女巫的魔法,事情就完全是另外的结局了。而且还想出补救的办法,觉得人鱼公主应该要求上学去,学会写字。就算她原来住在海底,和陆地上的国家用的文字不同,以她那样的聪慧,学会普通的表达,也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吧比如我自己,不过是个人类的普通孩子,学了一二年级,就可以看童话了,以人鱼公主的天分,应该很快就能用文字把自己的身世写给王子看,王子看到了,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大约18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就读出了爱情。喔喔,原来,人鱼公主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啁。你看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心里也在琢磨,那个王子真的可爱吗除了长得英俊,有一双大眼睛之外,好像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本领啁。游泳的技术也不怎么样,在风浪中要不是人鱼公主舍身相救。他定是溺水必死无疑的了。他也没啥特异功能,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一点精神方面的感应也没有,反倒让一个神殿里的女子,坐享其成。当然啦,那个女孩子不知道内情,也就不怪她。但王子怎么可以这样的糊涂呢?况且,人鱼公主看他的眼神,一定是含情脉脉,他怎么就一点“放电”的感觉也没有呢?好呆!心里一边替人鱼公主强烈地抱着不平,一边想,哼!倘若我是人鱼公主,一定要在脱掉鱼尾变出双脚之前,设几个小计谋,好好地考验一下王子,看他明不明白我的心。因为从鱼变成人这件事,是单向隧道,过去了就回不来的。要把自己的一生托付出去,实在举足轻重。不过,真到了故事中所说的那种情况——由于王子的不知情,没有娶人鱼公主,公主的姊妹们从女巫那儿拿了尖刀,要人鱼公主把尖刀刺进王子的胸膛,让王子的鲜血溅到自己的双脚上,才能重新恢复鱼尾……局面可就难办了。思来想去,只有赞同人鱼公主对待爱情的方法,宁可自己痛楚,也要把幸福留给自己所爱的人……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待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好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老皇后心疼隔辈人,不单在饮食起居方面无微不至地看顾孩子们,而且还给她们讲海面上人类的故事。可以说,老皇后一点也不保守,甚至是学识渊博呢。当人鱼公主满15岁的时候,老皇后在她的尾巴上镶了8颗牡蛎,这是高贵身份的标志和郑重的成人典礼啊。当人鱼公主遇到了危难的时候,老皇后的一头白发都掉光了,她不顾年迈体弱,升到海面上,看望自己的孙女……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位老奶奶的慈悲心肠和对人鱼公主的精神哺育。人鱼公主的勇气和聪慧,包括无比善良的玲珑之心,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诸多得益于她的祖母啊。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儿,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的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徘侧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续读上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试想当年:安徒生很投入地写啊写,把这么好的一个故事快写完了,突然想起,咦,我这是给孩子们写的一个童话啊,怎么好像和孩子们没多少关系了?不行,我得把放开的思绪拉回来。他这样想着,就把一个担子,压到了孩子们的头上。他在故事里说;你喜欢人鱼公主吗?猜到小孩
子一定说——喜欢。然后他接着说,人鱼公主变成了水泡,你难过吗?断定大家一定说——难过。那么好吧,安徒生顺理成章地说,人鱼公主变成的水泡,升到天空中去了,她在空中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告诉她,300年之后,她就可以为自己造一个不朽灵魂了。300年,当然是一个很久很久的时间了。幸好还有补救的办法,那就是——如果人鱼公主在空中飞翔的时候,看到一个能让父母高兴的小孩子,那么她获得不朽灵魂的时间就会缩短。如果她看到一个顽皮又品行不好的孩子,就会伤心地落下泪来,这样,她受苦受难的时间就会延长……我不知道安徒生是否得意这个结尾,反正,我有点迟疑。干吗把救赎工作,交到每一个读过人鱼公主的故事的小孩子身上啊?是不是太沉重了?
现在,我48岁了。为了写这篇文章,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她本来把希望寄托在一个爱她能胜过爱任何人的王子身上,那么王子就可以把自己的灵魂分给她,她就从王子手里得到了灵魂。为了这份与灵魂相关联的爱情,人鱼公主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她的勇敢、善良、舍身为人……都在命运燧石的敲打下,大放异彩。但是,阴差阳错啊,她还是无法得到一个灵魂。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铸造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人鱼公主谁都不再依靠,紧紧依赖着自己的精神,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地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有时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第2个回答  2008-12-16
8岁时读出了人鱼公主的惨痛
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
28岁时读出这篇童话中的母爱
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

我觉得不仅读书如此,我们在不同的生长间断对遇见的同一事务或事情甚至再次重温一部影片,也都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邋遢大王历险记:哈哈,这个大家还记得么,呵呵,我非常喜欢,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几个各怀绝技的老鼠司令,记得这个动画片第一次播的时候,正好好像是全国六一动画片展播,很怀念!! 80年代的我大部分的动画片我都记得,也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的回忆,但是最近几年的么,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可以记忆如此深刻的动画了,也许已经过了那个年龄段了吧。里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作者读出安徒生是借鱼写人.为了寻找灵魂,人鱼公主抛弃了海底"瑰丽丰饶"的物质生活,依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其间尽管旅途漫漫,肉体和精神受了"磨砺"和"煎熬",但她顽强、坚定,永不放弃。这正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参考答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7-04
8岁时读出了人鱼公主的惨痛
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
28岁时读出这篇童话中的母爱
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
我觉得不仅读书如此,我们在不同的生长间断对遇见的同一事务或事情甚至再次重温一部影片,也都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邋遢大王历险记:哈哈,这个大家还记得么,我非常喜欢,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几个各怀绝技的老鼠司令,记得这个动画片第一次播的时候,正好好像是全国六一动画片展播,很怀念!80年代的我大部分的动画片我都记得,也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的回忆,但是最近几年的么,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可以记忆如此深刻的动画了,也许已经过了那个年龄段了吧.里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作者读出安徒生是借鱼写人.为了寻找灵魂,人鱼公主抛弃了海底"瑰丽丰饶"的物质生活,依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其间尽管旅途漫漫,肉体和精神受了"磨砺"和"煎熬",但她顽强、坚定,永不放弃.这正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第4个回答  2015-05-15
  8岁时读出了人鱼公主的惨痛
  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
  28岁时读出这篇童话中的母爱
  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
  我觉得不仅读书如此,我们在不同的生长间断对遇见的同一事务或事情甚至再次重温一部影片,也都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邋遢大王历险记:哈哈,这个大家还记得么,我非常喜欢,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几个各怀绝技的老鼠司令,记得这个动画片第一次播的时候,正好好像是全国六一动画片展播,很怀念!80年代的我大部分的动画片我都记得,也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的回忆,但是最近几年的么,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可以记忆如此深刻的动画了,也许已经过了那个年龄段了吧.里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作者读出安徒生是借鱼写人.为了寻找灵魂,人鱼公主抛弃了海底"瑰丽丰饶"的物质生活,依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其间尽管旅途漫漫,肉体和精神受了"磨砺"和"煎熬",但她顽强、坚定,永不放弃.这正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