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两德国如何统一?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两德国如何统一?

1990年10月3日0时,分裂长达45年之久的德国重新统一1990年10月3日零时,对于8000万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刻,在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前,伴随着联邦德国的国歌声,特制的旗杆上徐徐升起了黑红黄三色的联邦德国国旗。这一仪式向全世界宣告,分裂长达45年之久的德国重新统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个国家。1955年又分别加入华沙条约组织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两德长期相互对峙。1989年底,民主德国政局发生激烈变化。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德梅齐埃上台组阁,两德政府正式谈判统一问题。5月18日,签署了关于建立两德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规定从7月1日起,两德都使用西德马克,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市场经济,实行西德的劳动法规。8月31日,又签署了关于两德实行政治统一的第二个国家条约。规定民族恢复1952年7月行政区划改革前的5个州建制,东西柏林合并成一个州,于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体加入联邦德国。

9月12日,两德外长又与美苏英法外长签署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使德国的统一得到前战胜国的同意。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实现统一。12月2日,全德举行议会选举。基督教民主联盟获胜,科尔任统一后德国的第一任总理。

背景资料:德国分裂与统一大事简记

进入70年代,东、西德双方敌视、对峙态度有所缓和。1972年5月26日,东、西德政府在柏林签署第一个国家间条约,即关于运输和交通的总协定。

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签署《两国关系基础条约》,确定东、西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之间的正常的睦邻关系,“互设常驻代表机构”等。

1973年9月18日,东、西德同时加入联合国。

进入80年代,随着世界及欧洲局势的发展变化,两个德国的关系也发生了演变。

1984年2月,西德总理科尔和民德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克在莫斯科会晤并发表声明,强调两个德国的和平共处对欧洲发展起着有利作用。

1985年3月,科尔和昂纳克在莫斯科再次会晤,称双方愿在1972年两德签订的《两国关系基础条约》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决不允许从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发战争。

1987年9月,昂纳克首次访问西德。

1988年9月14日,东、西德再次达成包括过境、扩建高速公路等协议,进一步发展相互交通往来。

1989年3月30日,民德宣布从4月1日起放宽民德人去西德旅游的条件。

1989年8月起,大量民德公民涌入西德。

1989年10月18日,昂纳克总书记宣布辞职,克伦茨接任总书记职务。11月9日,民德宣布开放柏林墙和两国边界。

1989年11月28日,科尔提出实行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

1989年12月19日至20日,科尔总理访问民德,两德领导人商定双方之间将建立以经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条约共同体。

1990年2月1日,民德部长会议主席莫德罗提出了统一德国的“四步方案”。

1990年2月7日,西德政府向民德建议立即开始有关货币联盟及经济改革的谈判。13日,莫德罗和科尔在波恩举行会谈,双方表示要在欧洲范围内实现德国统一的目标,两国还就建立货币联盟专家委员会达成协议。

1990年2月13日,美、苏、英、法4国和两德外长在渥太华商定,举行“二加四”外长会议,讨论解决有关统一的“外部问题”。

1990年2月18日,民德大选揭晓,德国联盟获胜并组阁。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德梅齐埃出任总理。

1990年5月18日,两个德国签署了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7月1日,该条约正式生效,西德马克取代民德马克,民德在货币、经济和社会领域全面引入西德的现行法律制度。

1990年8月2日,两德政府草签了选举条约,决定于12月2日举行全德大选。1990年8月23日,民德人民议院特别会议通过1990年10月3日加入联邦德国的提案。

1990年8月31日,两德政府签署关于实现政治统一的“统一条约”。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4国和两德外长在莫斯科举行第四轮“二加四”会谈并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对统一后德国的边界、军事政治地位、结束4大国对德权利和责任、统一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等作出一系列规定。

1990年9月21日,两德议会批准两德统一条约。

1990年10月1日,英国、法国、美国、苏联和两德外长们在纽约签署一项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苏4国在柏林和德国行使权力。

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实现统一。

1990年10月3日,吴学谦副总理在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韩培德时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贯理解、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统一的愿望。我们尊重德国人民的选择,欢迎德国最终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政府和人民希望德国统一将有利于欧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国过去同两个德意志国家有着良好的关系,今后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统一的德国加强和发展中德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3
1900年10月3日统一。过程如下:
自1945年之后,德国一直处于分裂的状况,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行的政策严格控制两德之间的人员流动。1989年3月28日,民主德国开始实施新的边境管理条例,放宽了对公民出境的管制,从而直接引发了一定规模的逃亡潮,在此后的不到一年间,约有十余万东德公民通过各种途径辗转移民西欧,形成第三次东德居民出逃浪潮。1989年9月,东德进一步放宽边境管理,西德公民甚至可以在东德的领土过夜。更宽松的边境管理反而进一步激起了东德公民的抗议浪潮,在莱比锡等城市持续爆发群众集会和游行,要求东德当局发扬民主,实行改革,改善供应和服务,开放出国旅行、放宽对新闻媒介的限制。
1989年9月下旬,同属东欧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局发生变化。开始民主化改革,东德遂停止了其与捷克斯洛伐克间的互免签证交通。同时为了平息国内的抗议活动,东德政府在10月初重新收紧了一度放开的边境管制,再次禁止西德公民进入东德。此举不仅没有平息抗议浪潮,反而火上加油。
1989年10月7日是东德的40周年国庆,东德各大城市包括莱比锡、德累斯顿、波茨坦、马格德堡、耶拿等地爆发不同规模的抗议示威,在首都柏林国庆庆典会场附近,7000余名市民聚集抗议,并与警察爆发了冲突,数百人被捕。此后群众抗议活动不断升级,抗争的内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争取旅行自由,放宽新闻控制,逐渐转变为要求反对派组织合法化、要求多党制和自由选举等,这种全国性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活动是东德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几乎同时,匈牙利和波兰的政局发生巨变,两国政府相继宣布不再遣返出逃到该国的东德公民。
1989年10月18日,东德德国统一社会党领袖埃里希·昂纳克宣布因为健康原因辞职,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选举埃贡·克伦茨接替昂纳克的职位,克伦茨上台后随即宣布实行“彻底改革”,宣布赦免所有外逃和参与游行的人,并与西德政府正式接触。但是昂纳克的辞职和新政策都没有平息民众的抗议声浪,东德各地的游行依旧进行。
随着新领导人的上台,东德境内原本非法的反对派组织开始获准公开活动,在这些反对派组织的协调下,全国各地的抗议活动不断升级,11月4日柏林爆发 50万人参与的大游行,6日莱比锡50万市民上街游行。在强大的压力下,民主德国政府于11月7日宣布集体辞职,11月8日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治局集体辞职,同日选出以克伦茨为首的新政治局。9日民主德国宣布其公民无需申报特殊理由即可办理护照,东德居民获得迁徙的自由,不久东德居民开始翻越柏林墙前往西德,此后曾经令人恐惧的柏林墙形同虚设,两德居民实现了自由迁移。
11月13日东德的民主党派德国民主农民党主席京特·马洛伊达当选人民议院主席,17日东德成立了联合政府在联合政府的26名内阁成员中,统一社会党人只占15位。新政府上台后提出与联邦德国建立契约共同体的构想。 12月1日民主德国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删去了宪法中国家受工人阶级及其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领导的条款;3日,由克伦茨继任总书记并为首的德共政治局再次全体辞职,统一社会党中央特别会议决定,驱除包括昂纳克内的中央领导人出党;7日包括统一社会党、民主党派、反对派在内的各东德政党,在柏林召开圆桌会议,会议决定建立民主德国新宪法,遣散秘密警察部队,于1990年5月6日举行大选,逮捕和调查包括昂纳克在内的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人当政时的犯罪行为。
12月8日德国统一社会党召开特别大会,选举了党的新领导人,并宣布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在德国实行多党制,建设民主社会主义。12月11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解散负责柏林墙防务的工人阶级战斗军。12月25日圣诞节期间,数十万西德居民涌入东德旅游,28日,一家东德公司开始出售柏林墙的碎块。
1990年3月18日,东德大选,东德基民盟成为第一大党,东德社民党成为第二大党,民主社会主义党为第三大党。4月12日东德基民盟和东德社民党宣布联合组阁,民主社会主义党第一次成为在野党。
5月18日东德新政府与联邦德国签署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了两德将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7月1日条约生效,东德马克退出流通,西德马克成为两德共同的货币。7月6日两德开始就第二个国家条约进行谈判,条约规定了两德统一的原则、方式和时间,以及两德统一后的政治制度等。最终在1990年8月31 日签署了第二个国家条约,条约规定,民主德国恢复1952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前的五个州,这五个州遵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23条集体加入联邦德国,加入联邦德国的五个州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
1990年10月2日,东德政府机关停止工作,联邦德国接收了东德的驻外使领馆,10月3日,两德统一庆典在柏林举行,两德正式宣布统一。东德的五个州——勃兰登堡、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萨克森、萨克森-安哈尔特和图林根——正式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当时有两个统一方式选择:一是纯綷修改西德基本法(Grundgesetz) 把其权力扩展到这五个州从而于宪制上成为同一个国家;二是把统一过程当成是东西两个德国的正式合并,产生一个新德国并重写宪法。的确前者是比较简单亦是当时德国选择了的方式,可是因为这方式没有视东德为对等主权国,让东德有一些被“旧联邦共和国”占领的情绪,或是认为自己只是西德的一个附属。
为了让统一更顺利和让其他国家消除疑虑,联邦德国对基本法作了一些修改:第一百四十六条条款的修改,让当时宪法内第二十三条款能用于统一。在上述五个州加入联邦德国之后,基本法再度被修改,并说明:在已统一的领土以外,没有任何德国领土尚未加入德国。不过,此宪法仍可在未来被修订,它仍容许德国人接纳另一部新的宪法。
1990年11月14日,德国政府与波兰签订一项条约,最终确认两国现在的奥得河-尼斯河界线。故此,德国放弃对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但泽和东普鲁士的领土要求。12月,举行了1933年以来第一次全德自由公正的选举。结果总理赫尔穆特·科尔领导的联合政府比上次选举赢得更多议席以更强的大多数姿态领导新德国。
第2个回答  2008-12-13
(德文: 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的是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通过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的方式完成的德国统一。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之后,东西德立即展开统一谈判,最后两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领德国的四国(美、英、法、苏)达成二加四条约,允许统一之后的德国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四个占领国的特权全部取消。统一后,德国继续留在欧洲共同体(即后来的欧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德国在历史上一向都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在1870年,德国由普鲁士的威廉一世统一,然而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再次分裂,分成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在1990年,在西德的赫尔穆特·科尔总理领导之下重新统一。
第3个回答  2008-12-14
1990年10月3日。
原因简单的说,就是德国民主、民族运动高涨,美英等老牌帝国在德国的影响减少,而社会主义的领头羊苏联已经是自身难保,所以德国才能统一。
第4个回答  2008-12-13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被它分割了几十年的德国人终于团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