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一树寂寞红描写景色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常见描写方法的作用:
(1)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

节、气候、时间、场景等;社会环境包括时代背景、民俗风尚、地域风貌等。其

作用有: ①交待环境,渲染烘托气氛;②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③衬托人物

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借景抒情;⑥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起象征

、暗示、深化思想意义的作用等。
(2)肖像描写的作用。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身形、神情、容貌、姿态、服饰等的描写。一般说来,这与

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等有密切关系。因此,作家进行肖像描写

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外形表现人物的身份、经历、修养、爱好、生

活习惯、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内心活动等。
(3)心理描写的作用。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记忆、联想等的描写。常见

的心理描写有:A.心理概述(即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叙述),B.内心独白

,C.动作暗示,D.景物衬托,E.梦境幻觉等。其作用在于刻画人物性格,揭

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人称运用的作用:
叙述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重点掌握运用第一、第二人称

的作用。
运用第一人称的作用:①象作者面对读者讲述自己的经历,让读者感到亲切、自

然、给人以真实感,从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以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②便于直

接抒情、议论,不象第三人称,主要是客观地叙述,必要的时候,作者又得站出

来,抒情,议论。
第二人称以“你”的形式出现,其作用是便于感情交流,使抒情真切感人。如果

写人,可通过对“你”的倾诉、赞颂、劝慰、激励等表现出来;如果写物,可起

到拟人化的作用。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正确领会和把握的前提下,作出恰当的评价。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作者写作时代背景的把握,准确地评价作品中

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
第二,结合作者的生活体验。作品与作者特殊的生活遭遇和经历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有时甚至就是作者某一时期特定思想感情的反映,明白了这一点,就

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三,顾及全篇。对任何一个局部的鉴赏评价,都不能脱离全文语境去做片

面指认。如果我们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作为背景,评价就能更准确。
第四,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推求、猜想作者的写作意图,虽然考生的个人的

生活经验可能不足,但可以通过已学过的文章,通过间接掌握的人生体验,通过

联想和想象的帮助,更准确地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的具体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要全面、深刻,避免以偏概全、主观片

面;要辩证统一的评价;要有理有据的评价;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

笼统。

诗歌鉴赏:
(一)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活背景等重要信息。
评论要知人论世,要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也必须对诗歌及诗人的背景资料有所了

解。这些信息有的要靠平时的积累,有的可以从诗题、注释或题目题干中得到。
1、把握诗歌中对揭示诗歌内容和主旨有重要作用的字词。
(二)寻找全诗的关键点
这些字词往往被称为诗眼。不过古诗中的“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为一

首诗思想的凝聚点,表达作者情感,揭示诗歌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二是诗

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

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在这个部分主要

谈对理解全诗有帮助的诗眼,也就是第一种诗眼。
2、把握诗歌中的关键句。
诗歌中的关键句包括:1、直抒胸臆的句子。2、表现人物形象复杂内心的句子。

3、带有生活情趣或人生哲理的句子。4、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的句子。
(三)了解诗歌中的景物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就是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一首诗歌从表面上看是词与词的连缀,而从艺

术构思的角度看便是意象的组合。意象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寄托了主观思想感情的

客观物象。
常见意象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高洁 (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

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

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四)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营造的意境。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意”指蕴涵在诗歌

中的思想感情,“境”是指作品描绘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图景。意是境的灵魂

,境是意的载体。已经就是情与境、心与物的和谐统一。
对意境的把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在脑海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把画

面中没有写到的那一部分想象补充出来,使之区域完整;三、领会画面背后无限

深远的意蕴。

(五)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两茫

茫)。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

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抒发人生短暂或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白

《将进酒》。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

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六)诗歌题材
(二)掌握诗歌的题材。
体裁指的是诗歌的形式,而题材指的是诗歌的内容。
以下是常见诗歌题材的分类。
1、怀古咏史诗。
通过追述历史,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理性的思考和评价。这类诗歌常常借古

喻今,用以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2、山水田园诗。
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

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类诗歌往往借对山水田园的描写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要注意的是山水和田园诗歌由于描写对象不同,两者本

身有一定的区别。
3、边塞诗。
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题的诗歌,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①描写边地的奇异壮阔迥异中原的风土人情。
②描写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描写征人难以排解的思乡之情。
④揭露战争的残酷,抒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赞美之情。
⑤抨击统治者或边关将领的无情、贪功或荒淫失职。
4、咏物诗。
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作者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有深有浅

地通过所咏之物,流露自己的人生态度,表达政治抱负或人生理想,因此大多数

的咏物诗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5、闺怨(宫体)诗。
以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

思念情人的感情为写作目的的诗歌。宫体诗是在齐梁时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其内容也多为吟咏女性,风格绮丽而感情苍白,一直以来被视为统治阶级生活奢靡

的表现而加以批判。
6、即事抒怀诗(咏怀诗)。
这类诗的特点是即事抒怀,往往通过具体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思乡、

怀友、离别、闲情等感受。
7、哲理诗。
带有哲理内涵的诗歌。有些诗歌的哲理是诗人创作时就构思好的,有些是读者在

欣赏诗歌的时候领悟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