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秋战国”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如题所述

1、春秋鼎盛 [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

【释义】: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

【出处】:汉·贾谊《新书》:“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行;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此;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2、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3、毛遂自荐 [ máo suì zì jiàn ]

【释义】: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4、完璧归赵 [ wán bì guī zhào ]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5、邹缨齐紫 [ zōu yīng qí zǐ ]

【释义】:比喻上行下效。

【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

春秋战国[chūn qiū zhàn guó ]:

【历史来源】: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1、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