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夕的古诗词有哪些?

如题所述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

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2、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杨朴《七夕》)

译文:如果织女不是见到牛郎她会怎么样?我愿意与织女共同弄梭织布。期盼年年岁岁这样度过,其实在人间这样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罢了。

3、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

译文: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4、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

译文: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听着织女的配环叮咚,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的不那么明显。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乞巧 》)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6、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范成大《鹊桥仙 七夕 》) 

译文:今夜是牛郎织女会面的好时光,这对相会的夫妻懒得再为耕织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娇美的月亮姊姊蹙紧了娥眉,风阿姨兴风吹雨天地反常。相见匆匆忙忙,短暂的聚首真不如不见,重新搅起离别的忧伤。见面的欢乐总不抵久别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带回品尝。

7、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李贺《七夕》) 

译文: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8、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译文: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0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

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第2个回答  2017-12-06

    《乞巧》

    作者: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秋夕》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沉醉东风·七夕》

    作者: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鹊桥仙·纤云弄巧》

    作者: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马嵬》

    作者: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拓展】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第3个回答  2019-07-22

关于七夕的古诗词

秦观(宋代) - 《鹊桥仙·纤云弄巧》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孟浩然(唐代) - 《他乡七夕》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王建(唐代) - 《七夕曲》

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

孟浩然(唐代) - 《他乡七夕》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杜牧(唐代) - 《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林杰(唐代) - 《乞巧》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卢挚(元代) - 《沉醉东风·七夕》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沈佺期(唐代) - 《七夕曝衣篇》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林杰(唐代) -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罗隐(唐代) - 《七夕》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顾太清《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