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不唯书”的例子(高分!!)

不唯书也就是不完全听信于书本上的内容。

有没有这方面的一些名人的例子,可以是他们对书本的内容提出质疑,然后发现新的真理的例子。

谢谢了!!这对我非常有用!!

1、知道什么是作文(作文的特点)
2、知道什么是好作文(什么标准)
3、知道怎么写作文(基本步骤)
4、知道怎么写好作文(可用手段)

中学生作文学法指导讲座

一、为什么要重视作文学法
1、作文是农业
工业——流水作业,统一规格,什么模子产出什么产品
农业——神似,形似,绝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案例:“我弟弟很短”
2、作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自悟”
可以教——修辞手法、文体规范等
不可教——文思、才情等
不可教的往往是重要的知识
案例:古人读书
3、写作知识自我建构中,结构与权重更合理
——无用的知识被抛弃
——有用的知识被留下
——重要的知识被重复
4、作文指导应偏重于学法
旧教材——作文知识为序,如文体、技巧
新教材——综合性学习,“套餐”(如人教版)
案例:“广告与语文”

二、中学生应掌握哪些学法
1、大量读写,加强作文积累
剪报作文:不动笔墨不读书
——语言
——语感
——思维
案例:“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怪事不怪》十则
2、学写新闻,养成作文习惯
方法:学写新闻(一句话——一段话——一大段话)——百字新事训练
作用:强化写作“真、新、简、畅”的基本要求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文体求精,更多精力放在写好上,如小诗、对联等
案例:文学社活动新闻报道
3、学会4X,掌握思维方法
——想,发散思维,联想三法则
——选,写与不写,先写与后写,详写与略写
——写,一气呵成
——修,语感法,冷静法
要先练后导,以不限制思维
案例:“跑的体验”
4、学以致用,在运用中学习
寻找一切机会练习、发表,破解作文“动力”障碍
——书信、日记
——活动公告、新闻报道、广播稿
——毕业留言、短消息
——答题也是作文(生物题:就学校花坛改建发表看法)
案例:“《江南诗风@发刊词》”

三、中高考话题作文应试指导
“话题作文”是一种命题形式,基本特征是“三自”
1、多元辩证定主题
——一元型话题作文:圈内与圈外
案例:“诚信”
——二元型话题作文:抓住交叉区域是关键
案例:“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
——三元关系型话题已经出现:要抓住比喻义
案例:“凤头猪肚豹尾”、“一枝一叶一世界”
——E、首次出现不给话料或“材料=话题”的话题作文
江西:“脸”,湖北:王国维一段话
——注意“题料互解”
案例:“材与非材”
2、根据话料定材料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可用类比法
案例:“追求与坚守”

——可用漫想法
案例:“跑的体验”
3、根据话题定标题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区别
——话题与标题
话题比话题范围要大
标题比话题要艺术化
案例:“跑的体验”——“那鱼 那鹰 那人”
4、多种构思定文体
——验证:议论文
——演绎:记叙文
案例:“铭记与忘记”
——诗歌等非主流文体
——应用文、文言等另类文体

中高考话题作文应试四诀之一
●多元辩证定主题
大家应当明确,严格地说,我们目前所讲的话题作文只是一种话料引题作文,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话题范围与话料提示相互结合进行理解,写出的作文即要在话题之内,也要在话料的范围之内。如2004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话题“小和大”就含有两个元素,在平时看来,这是两个单独的元素,可在这个话题里来看,就要谈到这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了。正如题料中说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点滴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小"可以变成"大";千里长堤溃于小小蚁穴,万贯家财毁于一时疏忽,——"小"可以毁掉"大"。很明显,作文的主题应该立足于此。
命题者给我们的话题,往往不止含有一个元素,在分析此类话题时,同学们不妨想一想这多个元素之间有什么可能交*的地方,文章的立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2005年全国高考话题“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里,两个元素之间似乎没有联系,细看话料: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创建第一流的物理学派的秘诀是什么,玻尔教授回答说因为他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自己的愚蠢。这个话料所提供的故事初看只觉是“意料之外”,可细想又确是“情理之中”,这时,我们就应该找到这二个元素之间的交*区域。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关键在于玻尔教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谦逊的治学精神和博大胸怀”。
而对于一元型话题,我们也可以将其化为二玩型话题。如2004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题"吃苦",题料为:一19岁姑娘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都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7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服安眠药自尽。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从小泡在蜜罐里长大。我们就可以将吃苦的话题化为“吃苦与灌蜜”;再如:2004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题"珍惜",我们可以将其化为“珍惜生命与浪费光阴”等等。 还有的一元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应当注意其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2004年湖北天门等四市中考作文题“墙”,题料中指出:有的墙是感情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这就是一种象征义。这一类题还有如“台阶”(2004年湖北孝感市中考题)、“桥”(2004年山西省中考题)等。2005年高考题中的话题“脸”(江西)、“跑的体验”(湖南)、“今年花胜去年红”(辽宁)等非关系型话题也当在此列,可依法炮制。

中高考话题作文应试四诀之二
● 参照话料定材料
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话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参照话料来确定自己作文的材料。如2005年湖南省师大附中直升高中模拟考试作文话题 “追求与坚守”的话料是:两位老人一起在海边钓鱼。胖老人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多次寻找钓处,在不长的时间里钓上了一大堆小鱼;瘦老人挂了一只硕大无比的钓钩,固守在岸边,虽没有收获却一心想钓大鱼。当胖老人像胜利者一样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时候,瘦老人还在黄昏的海边寂寞地坚守……从话料来看, “钓小鱼”与“钓大鱼”是两个象征符号,从内涵来看,一个是追求的目标要求低,易于达到;一个追求的目标高,需付出艰辛努力(即坚守)才能成功。这就有了选择。这种具有情境性话料的话题作文,可以运用联想与想象、类比的方法来塑造文章故事情节:
老人 “钓小鱼” “钓大鱼”(需要努力) 结果(钓大鱼成功否)
越王勾践 失去国土贫图享乐 复国雄心(卧薪尝胆) 成:打败了吴国
荆轲 不刺秦(可活) 刺秦(会死) 败:没有刺中
唐僧师徒 畏怕作罢,中途散伙 取得西经(八十一难) 成:取得真经
高考考生 考一个普通大学 非北大不考(苦读) 成?败?
…… …… …… ……
对于没有情节性话料的话题我们可以运用漫想法审题:由材料你想到什么?哪些人和事与材料中的类似?你最有话可说的是哪些?如江西省2005年高考作文话题“脸”。脸是人最富于表情的器官,脸的特征几乎就是人的特征。既可以刻画脸的丰富感情形象,也可以叙述脸的生动故事,还可以联想到脸的深刻社会内容和文化意蕴。在写作文之先,我们不妨对“脸”进行一番漫想,把你所有想到的内容全部记载下来,然后从中选择你最熟悉、最能出彩的内容来作作文内容。
最后,大家应当明确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关系。两种命题形式都会引用一定的材料。如2005年衡阳市中考作文题就引用了一个故事:张艺谋来到一个小山村,问当地村民:“你们想不想演电影?谁想,请站出来!”一连问了好几遍,村民都不敢吱声。这个时候,一个长得并不漂亮的女孩站出来:“我想演!”张艺谋让她唱歌,她当场就唱,边唱边扭,村里人都大笑——她唱得实在不怎么好听。然而,张艺谋却选择了她,因为她是唯一一个敢于站出来的人。考卷要求考生以“勇气”或“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作为话题作文,对于这则故事的解读就只能从勇气或自信这两个角度去进行了,但是文章的写作并不一定要引用这则故事或联系这则故事(强调)。可如果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根据对材料的解读角度不同,还可以有更多的主题方向,如:别人为什么笑魏敏芝,魏敏芝的成名除了“自信”或“勇气”外还有其他什么因素等等,文章应当紧紧围绕这则故事中的人与事去写。

●区别话题定标题

中高考话题作文应试四诀之三

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同学们是写过不少话题作文的,我们平时的作文命题有很多就是话题作文,所以学生对话题作文并不陌生。但事实上,有一些考生确实因为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作命题,因而影响思路的扩展甚至囿于一隅的,从头至尾写成“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解说或佐证等等。这是没有掌握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造成的。话题作文提供的一个写作话题范围,而命题作文提供的就是作文的标题。这就告诉我们,话题作文的话题与标题是有区别的。这个前提下,话题作文写作过程中给文章定一个好标题也就成了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了。
下面精选2002年全国高考话题“心灵的选择”的标题,供大家体会与参考。
1、直接揭示文章主题,如:选择永恒/这是我的选择、崇高的心灵选择——谈悲剧之美、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2、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那两条鱼儿、在黎明前的抉择、一个“死囚”的无悔抉择;
3、以修辞等方式增强抒情性或标新立异,如:倾听心灵的钟声、月若有情月长吟、心星点灯;
4、给人以思考,引人入胜,如:生命的高、心灵的颤动、心灵归属何方;
5、表明故事基本内容或情节,如:弥勒规则(2002年北京卷);
6、故事新编,给人以新的感受,如:孔雀东南飞、昭君的选择、东坡的选择;
7、以矛盾或不同于常理的说法出奇制胜,如:选择牢笼、拷问灵魂、心在刃上选择;
8、表明文章所采用的独特体裁,如:谏屈原书、一名律师的日记。
且看2005湖南高考话题《跑的体验》之满分作文标题:《真正的天堂》、《生如夏花》、《那鱼 那鹰 那人》、《掬水留香》、《勇敢奔跑勇敢超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是话题比标题范围要大,《跑的体验》是一个大集合符号,每一个标题都在这个大圆圈里面。二是标题比话题要艺术化,每一个标题都比话题要形象化、要艺术化,因为文章的内容是在在话题的大圆圈里的小点,所以,标题更加贴切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与主题,而不是大化到话题。

中高考话题作文应试四诀之四
●多种构思定文体
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文体开放”,它有利于有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文体驾驭能力的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展示写作才华。如2002年上海高考题《面向大海》,它完全可以写成四种文体样式: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可写成“大海泪叙海峡两岸的母子情深”(记叙文);可以拟人口吻展示大海的利弊及对己的真诚观照(说明文);可评议“大海的素养,从而引渡到人类的文明美德的承传、弘扬与完善、发展”(议论文);还可以以大海作为中介,拓展想象到更远更广的深层话题:大海般的文学、大海般的艺术、大海般的哲学……从而说透人类世界的精神文明、人文经典都是在“海样文学、海样艺术、海样哲学”的不断创新、继承发展、永恒升华中展示体现的!
总体说来,我们在确定一个话题究竟用什么体裁来写作时有两个主流方向,一是以议论文体对话题进行验证说明;一是以记叙文体对话题进行内涵演绎。在这两个主流方向之外,如果题目允许,可以考虑诗歌、小说、散文等非主流文体,还可以运用应用文、文言等另类文体总的一个要求就是要适当,不能夹叙夹议的文章写出来油是油,水是水,叙与议不能有机有序结合;也不能写记叙文议论偏多成了混乱的文体;或者写议论文时在论据上花费大量的笔墨,甚至为了将事实论据写得生动形象而大段大段的记叙。这种“非驴非马”,或 “四不像”文体是要不得的。
“文体自选”不是“文体自造”,供“选”的是有着严格规范的各类已有文体,而不是胡编滥“造”的自造文体;“文体不限”实质是“文体有限”,也就是选了某种文体就要服从该文体规范的“限制”(包括格式、表达风格等)。
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当注意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种基本文体及常用的文学体裁的文体规范,并在作文中加强化运用。努力使自己的作文写出来不会文体不明。具体到了考场上,我们不妨在写作之先将几种文体的写作方案都列出来, 再根据当时的题目素材,自己所擅长的文章类型以及别人最可能写的内容来决定自己的写作思路,找出中心切合、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最符合考纲要求的方案来写,并且昼不要跟其他人写得雷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9
陈云同志有一句名言叫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句话今天还有很多人在用,我说是不是在加三个字:“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数,只唯实”。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不是怀疑现在的统计数据有假,我也不是不信任各级统计部门的数据,我只是说那些数能说明什么?我常常听人说丹东今年又排多少多少名了,又落后了多少。我自己一直没有感触,没有紧迫感,可能那些从别的地方和地区到丹东来工作的人能感觉出来,我也出门,省内的城市我也常常去,我没有看出来本溪比我们发展快在哪?我更没有看出来抚顺发展比我们快在哪?至于辽阳、营口、朝阳、铁岭,哪个城市的人到了丹东以后敢说自己比丹东强。
不过这些我所说的只是我的认识,丹东日报不这么说,也不这么认为。在丹东日报看来,丹东人都是傻瓜,这些年都吃干饭了,都在坐以待毙了!
什么是发展,前些时间我去过海城和大石桥的农村,在海城和大石桥之间,不到80公里的区间内,有两个县的十几个乡镇,那里的农民真是发展了,设身处地,我深有感触,确实和我们宽甸凤城农村不一样。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都能干。
怎么就叫什么都能干呢?
就是在那个地方,只要不抢,不偷,不杀人不放火不爆炸,干什么都行。
工商,你干吧,干什么都行,干起来了你就交点管理费,实在不想交,给个人两个钱也行。
税务,干什么都行,干好了,挣钱了,多少交点税,实在不想交,给个人俩钱也行,只要不开发票就行,实在要开,找别人名头替开两张也行。
土地,地是成的宝贵了,征肯定是不行,占行。只要地主本家没有意见,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干起来了,你就得交点使用费,实在不交,给个人整几个也行,只要你不办房照,不要土地证就行。
公安,干什么都行,只要没有人告你就行,实在有人告,自己能摆平就行,实在摆不平,罚点款就行。如果你老整出动静,不偷不抢也不行。
政府,干什么都行,干什么都让你行。只要你不祸害老百姓,只要你不生产军火炸药,不管你曾经在哪都不行,在这就准行!不收费不要钱,实在想给给个人几个也行!
我曾经和人打听过那里的经济发展数据,人家和我说,听那玩意干什么?你要什么数就给你什么数,你要多大数就给你多大数,你喊吧!
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数,只唯实。只唯实惠!丹东行吗?不行!不行就别太要求数了,会逼人造假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例子:徐霞客对古人书籍中记载的长江正源产生怀疑,以实际行动,亲身探寻长江源头,纠正了古人的错误认识,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源,元江、澜沧江各自入海,并不是长江的支流,等等。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错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