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丢掉的作品原文

如题所述

作品原文: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别丢掉》是现代诗人林徽因所作的一首现代诗,写于1932年。这是一首追忆和缅怀逝去的人与情的抒情诗。诗的总体情感基调清冷哀怨。

在表达一种深入内心的情感的同时,表现出诗人对这份情感的特殊理解与珍视,其中有诗人自己特殊的情感经历的影子,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无奈的伤感与痛苦。

扩展资料:

《别丢掉》这首诗堪称林微因所有诗作中最著名的一首。即使在同时代的诗作中,《别丢掉》也以它表达感情的独特而美丽的方式显得别有番的味。

这首诗无疑是写了一段隐脚而寂寞的情感。在林徽因的大部分抒情作品中,对逝情的缅怀与追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淡淡的伤感与愁绪,占据了诗的情感天地,表达了一种轻纱似的情绪。

《别丢掉》所试图传达的,正是逝情的渺茫与零落,一种情绪的氛围:那一些往日的热情仿佛已逝去,但它依稀还像流水似的,在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轻轻地淌着。“我”(也就是抒情主体)的心中还眷恋着那一番逝情,“你”(情感诉诸的对象)也“仍要保存着那真。”

在《别丢掉》这首诗中,错杂的诗句,添重了逝情的渺茫与零落,别有一番情致。这种隐曲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必然具有另一种美学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别丢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7

原文如下: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简析

    《别丢掉》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林徽因。其写于1932年,刊1936年3月15日《大公报·文艺》。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

    《别丢掉》是林徽因为纪念徐志摩遇难一周年而创作的怀人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著名的诗人,林徽因和徐志摩一生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关系。早年他们在英国发生的恋情,虽然无果而终,却奠定了这种关系的基础。然而,在他们全部感情交往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徐志摩的热情、直率以及这种感情对他短暂一生的深刻影响。林徽因由于理性、个人经历及性格因素,在行为上努力进行淡化处理。使林徽因本人在与徐志摩的关系中成为示情的背景。一九三一年在上海的徐志摩,为赶时间听取林徽因在北京进行的建筑学报告而搭乘邮政飞机遇难。林徽因在极度的悲痛中怀念着这位能够以心相交的朋友,并将飞机残骸中的一块木板挂在卧室里做永恒的纪念。一九三二年夏,林徽因写下了意味深长的《别丢掉》。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6-22
别丢掉
林徽因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光,
满山是一片悲凉,
你的消息 但我猜想,
斜照中 的艳影,
你头枕着自然,
在悄悄地 听着
远村人们的纸鸢上的笑声,
又像是在流水上,
悄悄地 淡淡的回颤,
啦,啦,啦,
唱吧,洪水时代的歌!
休飘散了那一点一滴的热,
为这冷雨的黑夜,
秋云 冬雪,茅屋,
也都莫轻屑,
你底 我也底 保重切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