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简介

如题所述

  (一)古代日本
  公元前660年,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继位,这是日本传统纪元的开始。
  公元593年,圣德太子为了压制豪族,加强皇权,进行“推古朝改革”。打破了旧的官阶世袭制,制定出一套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十七条宪法》,为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创造了条件。
  公元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天皇权微,豪族苏我氏挟持天皇,发号施令,以大中兄皇子为首的皇室和以中臣镰为代表的一部分贵族,力主改革,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645年6月12日,他们发动政变,改名大化。颁布诏书,实行改革。主要内容是:土地收归国有;废除贵族的私地和部民(农奴)制;取消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统一税制,实行租庸调制;同时改革行政制度,确立中央集权。这次改革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710-784年是日本历史上社会政治稳定的时期,因其以平城京为都而称为奈良时代,这一时期日本注意吸收中国文化,佛教迅速传播,多次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中国。
  十二世纪两大武士集团平氏和源氏为了争夺权力而展开斗争。平氏和源氏都是移居地方的皇室后裔。后势力渐强。关西的豪族飹依附平氏,关东的豪族依附源氏,形成两大武士集团。至1167年平氏获胜,首领平清掌握了大权。
  1180年,源氏首领源赖朝利用武士阶层对平清盛的独裁的不满而起兵,1185年攻灭了平氏,并于1192年被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开始了镰仓幕府时代。
  镰仓幕府时代(1192-1333),将军派从属于他的武士管理庄园,控制地方政权,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室町幕府时(1333-1573),将军权力削弱,各地守护大名割据一方,导致了1467-1573年混乱了战国时代。直到1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才重建由将军直接掌权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其间丰臣秀吉统治时期,实行清丈全国土地和没收民间武器的政策;奖励对外贸易,限制天主教的传布。但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在关原大战中打败了丰臣秀吉的联军,于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并于1615年攻陷大阪城,灭绝了丰臣氏,保证了德川氏政权的稳固。
  江户幕府禁止国民同外国贸易和交流产,于1637年颁布《锁国令》,规定非经幕府批准,所有日本人不得从事对外贸易,同时也禁止外国人(除中国和荷兰外)来通商,且仅限于长崎一港,从此,日本进入了“锁国时代”。
  “锁国时代”的结束是在十九世纪中期“安政条约”签定后。“安政条约”是安政年间(1854-1860)西方列强强迫幕府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总称。自从1853年美国人培里率领着舰队来到日本叩开日本大门,这个未来世界强国才在武力威胁下极不情愿的一点点打开自己的大门,开始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探索,并逐渐被卷入了世界市场。而发于1863年萨摩藩与英国之间的萨英战争更使日本 人,尤其是后来成为革命中间力量的下级武士们认识到自己的落后,更加发奋改革。总之改革的潮6D41已经是不可逆转。
  (二)明治维新的前奏——倒幕运动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经济较发达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进行反幕府的活动。遭到镇压。但倒幕派得到了人民支持,反而越来越强大。1866年萨摩、长州两藩的倒幕派武士结成同盟。1867年,年幼的明治天皇继位,倒幕派发动政变,宣布“王政复古”,废除幕府统治,成立新政府。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掌握了政权,勒令德川庆喜交出领地。德川庆喜聚集军队企图反扑,但在鸟羽――伏见战役中被政府军队打败,势力被肃清。倒幕运动的胜利为接下来的维新打下了基础,做好了准备。

参考资料: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6964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8
1865年底,日本局势混乱,不久,天皇驾崩,由皇太子睦仁即位,他就是明治天皇,当时他不满15岁。

15岁的孩子照例还少不更事,可是,明治既有智慧,又有胆略,他不愿当一个傀儡皇帝,他愿意与倒幕势力合作,于是,1867年下了一道密诏,派一个老臣带兵去讨伐握着实权的德川幕府。

在以前的几百年里,日本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权在幕府那里。他们名义上只是大将军,实际上自称“大君”,大权独揽,对外代表国家,对内主持政府,根本不把天皇放在眼里。幕府由德川一家世袭,代代相传,实际上他们的子子孙孙才是日本国家的元首。

可是,讨伐幕府的军队还未出征,德川庆喜就亲自信来到京都,向明治天皇表示,愿意交出国家大权。德川这样做,是真心的吗?

不。原来这是德川的一个大骗局。他想先稳住明治天皇,然后亲自从老巢江户赶到京都,想凭借掌握的军权架空天皇,慢慢把政府大权再夺回去。

明治天皇和他的亲信大臣早就洞察这一切,便先发制人,解除了德川驻皇宫的警卫队的武装,然后召开御前大会,宣布“王政复古”,国家一切大权像日本远古时候一样全归天皇,并撤销幕府的一切大权,勒令德川交出所有财产。

德川连夜逃出京都,回到自己的地盘上,调集了全部兵力杀向京都。

在京都西南郊的鸟羽、伏见,两军主力展开大决战。德川大败,只得带了残兵败将逃到江户。

政府军乘胜追击,把德川围困在江户城中。由于城池坚固,德川负隅顽抗,明治天皇也一时对他没有办法。

于是,双方到了谈判桌上。明治天皇作了让步,只把德川的“大将军”的头衔取消了,又保留了他一部分领地和财产。德川甘愿降为诸侯,交出国家的一切权力。

为了防止德川死灰复燃,明治天皇迁都江户,接着,天皇将江户改名为东京。

大权在握,明治天皇就可以放手大胆地进行“维新”改革,20年后,日本成了东方的资本主义强国。
第2个回答  2008-11-08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是一个与西方近代法无缘的封闭式封建社会。尤其是明治政府以前的德川幕府是以地方武士为中心的政体,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强权政治和军事手段在亚洲取得了稳定的滩头阵地后,于19世纪中叶开始觊觎日本。英国、沙俄、法国等都试图用武力打开日本的大门,但都未能成功。1853年美国东印度洋舰队司令培理(M.C.Perry)受当时美国总统费尔摩(M.Fillmore)派遣,率舰队开进东京湾内的浦贺港,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开港通商。当时的德川幕府面临着民族独立和封建政体即将瓦解的双重危机,在维持独立还是被沦为殖民地,继续闭关锁国还是开国接受西方制度之间,最终不得已选择了接受不平等条约,放弃了锁国政策。在此之后,倒幕运动、版籍奉还、废藩置县等一系列变革接踵而至。及至明治天皇即位,包括政体改革在内的所谓明治维新正式拉开序幕。
第3个回答  2008-11-08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是一个与西方近代法无缘的封闭式封建社会。尤其是明治政府以前的德川幕府是以地方武士为中心的政体,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强权政治和军事手段在亚洲取得了稳定的滩头阵地后,于19世纪中叶开始觊觎日本。英国、沙俄、法国等都试图用武力打开日本的大门,但都未能成功。1853年美国东印度洋舰队司令培理(M.C.Perry)受当时美国总统费尔摩(M.Fillmore)派遣,率舰队开进东京湾内的浦贺港,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开港通商。当时的德川幕府面临着民族独立和封建政体即将瓦解的双重危机,在维持独立还是被沦为殖民地,继续闭关锁国还是开国接受西方制度之间,最终不得已选择了接受不平等条约,放弃了锁国政策。在此之后,倒幕运动、版籍奉还、废藩置县等一系列变革接踵而至。及至明治天皇即位,包括政体改革在内的所谓明治维新正式拉开序幕。
第4个回答  2008-11-08
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江户时代,明治,大正,昭和,明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