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水库的建设缘由

如题所述

漳河是长江中游较大的支流沮漳河的东支,古与江汉并称,左传云:“江汉沮漳楚之望也”。它源于荆山,上游雨量充沛,坝址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8.4亿立方米左右。建库前每逢暴雨、山洪汹涌,两岸往往溃决成灾,并增加长江洪水压力,严重影响荆江大堤安危。史载自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至1949年一百年间,共发生洪灾50次。
然而就在这水患频繁的漳河东岸,有一大片丘陵岗地,年年缺水苦旱,人畜饮水也较困难。当地志书上屡见:“旱,民多莩死”,据历史水文资料分析,漳河灌区干旱发生频率极高,大旱约为十年两遇,中旱五年两遇,小早几乎年年都有。灌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天旱地冒烟,十年九不收”。无穷尽的水旱灾害,旧中国无法根治,人民不堪其苦,多少年来治理沮漳河的夙愿无法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沮漳河的开发治理。1952年至1954年水旱灾连续为害,干部、群众要求治理漳河的愿望更为迫切,1953年至1957年,省水利厅组织力量对沮漳河的水文、地形、地质进行了反复调查勘测,井提出了兴建漳河水利工程的设想。1957年11月,在全省水利会上,张体学省长提出要兴建漳河水库。1958年2月省水利厅副厅长漆少川、许金彪,会同荆州地委书记盂筱澎,荆州专署副专员饶民太及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察勘,选择水库坝址,讨论工程规模。5月初,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委在随县召开水利现场会,会上正式确定兴建漳河水库。6月5日,经湖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漳河水利工程总指挥部,任命荆州地委副书记梁久让为党委书记,荆州专署副专员饶民太为总指挥长。6月9日到6月底,指挥部干部,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漳河设计组,省水利厅工程一团施工技术人员及荆门县民工先后进入施工现场。7月1日,观音寺导流隧洞响起了施工的第一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