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寻梦者的原文

要完整的

原文:

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寻梦者》是现代诗人戴望舒所作。此诗是一首唱出寻梦者美丽灵魂的歌。诗中,诗人以“寻梦者自喻”,通过“做梦——寻梦——再次入梦“的描述,唱出了诗人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诗歌运用象征手法,以“金色的贝”作为象征喻体,描摹出了寻梦者追逐理想的过程,意境丰富,美轮美奂。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寻梦者》写于1932年11月8日,时正值诗人赴法国留学前夕。此时,诗人早已从轰轰烈烈的社会活动中抽身出来,与施蛰存、穆时英、杜衡等人专门从事文艺活动。通过艺术活动表达个人情感和各种生命体验。

这时,诗人沉入对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的恋爱也足有五个年头。问题在于,施绛年对于诗人并没有相应热烈的回报。

诗人曾经以自杀向施绛年求爱,施绛年为此也答应嫁给他,如诗人所写,“我的指上又有了纸捻的约指”(《梦都子》),但是施绛年向诗人提出相当苛刻的条件,要求诗人要取得大学以上文凭,并且有固定的收入。没有办法,诗人准备出国留学。在临行前,诗人写下《寻梦者》这首诗。

此诗最关键的在于理解全诗的情感格调。不应该多强调诗歌的悲剧性内涵及相应的情感格调,而忽视其喜剧性情感调控。实际上,这种理解遮蔽了诗作情感内涵和情感格调的另一面,即对人生荒诞性的深刻体验及在此基础上达成的抒情主人公对自我的嘲弄。

诗篇象征性地构设了三个寻梦的难度。梦的第一阶段是寻找到“金色的贝”,而要寻找到它,必须攀九年(就是很多年,下同)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梦的第二阶段是寻找到“桃色的珠”,而要寻找到它必须将“金色的贝”放在海水里养九年、放在天水里养九年。

梦的第三个阶段是让梦开花,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用整个的生命。全诗整个的调子就是这样不停的矛盾、困惑,从而构成一个充满张力的复调结构。生活中,诗人对理想的追寻是失败的,但是诗人的诗歌创作却更见成熟了。

此诗是体现戴望舒现代派诗歌主张的典型范例。它反叛了《雨巷》为代表的对外在音乐美的追求,而注重的是诗的内在情绪的律动。它也不在意诗的建筑美、绘画美,而竭力构筑诗的象征世界。如前所述,金色的贝、桃色的珠、梦之花都有象征性,象征人生理想的三个层次、三个阶段。

另外,诗篇成功塑造一个艰难跋涉、追求而又对自己的艰难跋涉、追求质疑、嘲弄的现代寻梦者形象。他的形象定位及形象所处艰难生存环境都不乏象征色彩。正是这种象征性丰富、深化了诗篇的现代性审美内涵,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古典诗歌韵味。

诗篇用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词汇和意象,如金色的贝、桃色的珠、青色的大海、九年的冰山、九年的旱海、天上的云雨声、海上的风涛声等。如此,诗达成中西方诗歌艺术的统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更详细的资料,请点下面的网址。我转载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424688.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