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为啥与“杀父仇人”议和?

如题所述

努尔哈赤宁远战败,之后不久撒手人寰。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争论不休,但无论是说他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愤而死;还是因为毒疽发作,不治身亡。直接或间接的凶手都是宁远之战的对手——袁崇焕。对于努尔哈赤宁远之败,皇太极有着清醒的认识:八旗军不仅是败于坚利的火炮,更是败在袁崇焕的手下。这个人智勇双全,是个不可小视的对手。在时机成熟之前,皇太极不想轻易地招惹这个对手。《清实录》记载,天命十一年农历十月十七日,袁崇焕派出李喇嘛一行三十四人抵达盛京,吊唁努尔哈赤并祝贺皇太极即位。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皇太极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双方处于交战的状态,并没有吊死问疾的交情,袁崇焕在获胜之后竟然主动遣使议和,分明是别有用心。名为吊唁,实则是借机刺探后金内部军政情报。皇太极决定来个将计就计,对李喇嘛一行以礼相待。史书记载,李喇嘛一行吊唁时,后金汗国“诸贝勒皆叩首谢吊”,处处表现出大方的样子,招待宴席十分丰盛。正在这时,大贝勒代善出征胜利凯旋,皇太极有意让李喇嘛等人观看八旗兵的威猛军容,便邀请他们随行出迎十五里,一同观览胜利成果。李喇嘛一行也想借机窥探军情,欣然前往。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他们看到的是八旗军军容整齐,旌旗招展,兵士们个个生龙活虎,将帅们个个气宇轩昂——皇太极见达到了震慑的目的,不禁心中暗喜,当即慷慨地决定:赏赐给李喇嘛一峰骆驼、五匹马、二十八只羊。李喇嘛等人在沈阳住了将近一个月才走。走之前,皇太极指派方吉纳、温塔石带七个人同李喇嘛等人赴宁远,回访答谢袁崇焕,献上貂皮、人参、银两等礼物,另外带给他一封信。大意是,你既以礼来,我当以礼往,特遣官致谢。关于两国和好之事,父亲生前曾给你们的皇帝去信,至今未见答复。如果你们给予答复,我才考虑我的态度。袁崇焕由此知道,皇太极不是那么好惹的,还真值得认真对付。于是,双方你来我往,频频过招,一本正经地把游戏玩得跟真的一样。鸿雁传书下的暗战后金汗国使节在袁崇焕面前表现得十分恭顺,就像入贡受赏时一样,行三步一叩首之礼,跪拜之后,再口呼“老大人”,跪呈书札,整个情形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是被打服了前来低头认错的。皇太极需要的是时间,袁崇焕需要的同样也是时间。于是,袁崇焕拒收皇太极的信,理由是信的封面书写“金”“明”并列的字样,有失“天朝”的尊严,无法向朝廷转达。所以,他也不回信,又让方吉纳等人把皇太极的信原封带回,连使者也不派。双方的第一次接触就这样毫无结果地告吹了。天聪元年正月,太宗再派方吉纳、温塔石为使者,全部一行九人,第二次赴宁远,给袁崇焕送第二封信。信的大意是:我们两国之所以打仗,是因为当年你们的辽东、广宁(辽宁北镇)的守臣对我们百般欺凌,让人难以容忍,因此向天奏明,兴师讨伐。我们按理行事,才得到天的保佑,而你们处处违理,非止一端,不妨对你们说清。以下所说的,是当年父亲伐明时公布的“七大恨”的内容。现在,你们如认为我对,愿意友好,就应拿出黄金10万两、白银百万两、缎千万匹作为和好的礼物。以后,每年我方赠送东珠10颗、貂皮千张、人参千斤,而你方以黄金万两、银10万两、缎10万匹、布30万匹回报我方。两国建立友好关系,应向天地立誓,永远遵守不变。不这样的话,我就认为你们仍愿意战争,不愿和平。袁崇焕很快给皇太极回了一封信,并派杜明忠为使臣,随同方吉纳等人返回沈阳,面见皇太极。袁崇焕在信中,完全与皇太极针锋相对,逐条驳斥“七大恨”,并写道:“往事七件,汗家抱为长恨,而我能无动于衷吗?但追思往事,究其原因,不过是我边境不法之人与汗家的不良部落口舌相争,致起祸端。这些口舌之争,我希望我皇上与汗同样忘掉。然而汗家十年战斗,驱赶夷夏百姓,肝脑涂地,血洒辽东,天愁地惨,极悲极痛之事,都为此七宗,难道我就无一言可说吗?”袁崇焕不但断然拒绝皇太极的赔偿要求,相反,他还要皇太极将辽东和人口一并归还明朝。皇太极不甘示弱,又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首先驳斥了袁崇焕上封信中的所有论点,坚持双方弄清是非是讲和的首要条件。第二,明朝必须付给后金讲和的“礼物”。不过,皇太极也做了些让步,在政治上,他愿意降格,把自己列在明朝皇帝名下,但是不能与明臣并列;在经济上,将上次信中所列的礼物数目减半。就在使者将要出发的时候,忽然得到明军正在抢修塔山、大凌河、锦州等城的工事,皇太极十分生气,马上又写了一封信,指责袁崇焕诈称和好,乘机备战,不守信义。为了表示抗议,皇太极决定不派和谈代表,只将这两封信交给杜明忠带回去。袁崇焕随后也停止遣使,罢和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实就明朝而言,是绝不肯同后金讲和的,从皇帝到大臣,都以宋与辽、金和谈为教训,唯恐重蹈宋的覆辙。袁崇焕与后金议和,完全是他的个人行为,朝廷并不知情。袁崇焕不过是在用和谈拖延时间,加紧备战;而皇太极即位之初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谈不过是他的一种手段,是在为自己争取稳固政权的机会。所以和谈的双方,从一开始就毫无诚意,因此和谈是没有可能成功的。在此期间,皇太极完成了内部政权的稳固工作,并完成了第一次征朝。袁崇焕迅速出兵恢复了对锦州、大凌河、小凌河与右屯的控制,并加紧施工,抢修上述四城的城防工事与设施,甚至对毛文龙部的告急求援都虚与委蛇,敷衍了事。在遭到皇帝和朝臣的指责时,袁崇焕明确表示:只要四城修筑完毕,那时的战守就远在山海关外四百里的地方了,如此,山海关则固若金汤矣。私自议和为袁崇焕埋下祸根袁崇焕终于清楚地知道,要实现五年复辽,实在力不从心。这时他心中已埋下固守辽西,争取有利形势,以议和复辽的思想。这种思想以后一直指导袁崇焕的行动,以致提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以实不以虚,以渐不以骤”的复辽战略。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明军一败再败,领土与城池连连丧失,但就是不肯议和停战。朝廷中谁都不敢碰“和”字,谁要是越雷池一步,必会遭到群起而攻之。袁崇焕当然也不敢把他和皇太极的往来谈判之事向朝廷报告,所有信件都扣压不报。他和皇太极周旋了三四年,固然为备战争取到了时间,但也为自己惹下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