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中雕刻家把苏轼的名句刻在船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一是点明主旨,紧扣“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是体现作者构思之巧妙。
三引起观者兴趣,让人浮想出赤壁之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26
  1、作用主要有三点:
  ①点明主旨,紧扣“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体现作者构思之巧妙。
  ③引起观者兴趣,让人浮想出赤壁之景。
  2、原文简介
  《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艺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3、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明末散文作家。字子敬,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嘉善(今属浙江嘉兴)人,万历四十年(1571)为诸生。魏学洢生活在晚明阉党横行的时期,天启年间,父亲魏大中因上疏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树威,被诬下狱,魏学洢暗中随槛车进京,欲上书替父罪,未能如愿。父死狱中,魏学洢匍匐扶棺返里,日夜哭不绝声。距父死不逾月,竟哭而亡。大约只活了三十岁左右。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一生没做过官,著有《茅檐集》8卷,为《四库全书》收录,内《核舟记》,至今仍为中学语文教材。明崇祯元年(1628),阉逆伏诛,魏大中次子魏学濂刺血上《痛陈家难疏》,诉说父死并白兄学洢殉孝状。思宗白其冤,追赠大中为太常卿,谥“忠节”,予祭葬,学洢配祭附葬,私谥“孝烈”。
第2个回答  2008-11-05
两句均选自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雕刻家将其刻于核舟之上,其目的有三:1.表明此舟所刻内容为“大苏泛赤壁”。2.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3.作者之所以要特别描述这两句诗词,也从侧面体现雕刻者的构思之巧妙。
第3个回答  2008-11-12
两句均选自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雕刻家将其刻于核舟之上,其目的有三:1.表明此舟所刻内容为“大苏泛赤壁”。2.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3.作者之所以要特别描述这两句诗词,也从侧面体现雕刻者的构思之巧妙。
一是点明主旨,紧扣“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是体现作者构思之巧妙。
三引起观者兴趣,让人浮想出赤壁之景。
第4个回答  2008-11-15
一是点明主旨,紧扣“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是体现作者构思之巧妙。
三引起观者兴趣,让人浮想出赤壁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