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美国将会有怎样的转机?

大家讨论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的好加分!

一方面,奥巴马的变革有望拯救消费。奥巴马给美国社会带来的最明显变革可能就是“中产阶级黄金时代”的回归,为此他曾郑重承诺“为了重塑美国中产阶级,将给予95%的工人及其家庭税收减免待遇”。对于经济而言,中产阶级财政状况的改善可能会由于“陀螺状”社会结构的存在而成为美国消费主引擎继续运转的有力保障。10月30日公布的2008年三季度增长结构数据,已经初步显示了美国消费萎靡的可怕征兆,实际消费增长率从上一季度的1.2%骤降至-3.1%,是1980年二季度以来的最差表现,而历史上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为3.26%。纵观美国经济历史数据,长期增长靠消费的结果特征一览无遗,在1975年以来的132个季度里,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10%,其中消费的平均贡献高达2.14%,消费不仅构成了美国经济的主引擎,同时也构成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器,但次贷危机的剧烈恶化已经让入不敷出和忧心忡忡的美国消费者开始转变消费习惯,这已然构成了美国经济的最大危险,如果这种短期征兆长期化,那么经济衰退程度和持续时间可能要超出市场的预期。 消费萎靡的重要原因是家庭收支状况的急剧恶化。6月至8月,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8%、-0.8%和-0.9%,1959年有此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如何让消费重振雄风?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绝大多数的消费生力军手头更加宽裕,而奥巴马将短期危机救助政策以及长期经济刺激政策更多偏向美国中产阶级的潜在倾向正是应时所需、拯救消费的重要变革。 另一方面,奥巴马的变革有望拯救信心。奥巴马给美国经济政策带来的最大变革可能就是“敢于变革”的决心。与此同时,巴菲特、沃克尔和拜恩的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将保障这种大胆创新不至于演化成“新的冒险”,这种兼具突破冲力与审慎约束的变革正是稳定军心的希望。实际上,次贷危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急剧恶化,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信心马其诺防线大崩溃的结果。保尔森和伯南克对雷曼兄弟弃之不顾让市场对金融机构失去了信心,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确信,是资不抵债的长期信用缺失困扰着雷曼兄弟们,而不是之前所谓的流动性不足的短期困难,对金融机构的信心崩盘直接导致了华尔街模式的终结以及信贷紧缩的一发不可收拾,而保尔森的7000亿救助法案和伯南克的两次降息也未能有效挽回信心,股票市场在整个10月体验了堪与大萧条时期相比的凛冽寒风。 现在,市场有诸多理由相信奥巴马能够做得更好:其一,奥巴马在坚定支持救助法案的同时,较早就向保尔森指出了救助法案曾经“方式不妥”的弊端,认为改变银行资本结构远比直接购买不良资产更具有长期效果和正面激励,由此市场可以对奥巴马未来政策更加有的放矢保有更大信心;其二,奥巴马决定“负责任地结束伊拉克战争”并可能在金融市场稳定之后上调资本利得税,这对于由于救助政策接连出台而日趋紧张的美国财政状况而言是开源节流式的利好,如此“勇敢”的变革让市场可以对奥巴马未来更加聚精会神于应对经济危机保有更大信心;其三,奥巴马身边的沃克尔作为1979年至1987年间的美联储主席享有“冷面杀手”的美誉,其对通货膨胀莫名的极度厌恶和对宽松货币本能的较高警惕,可能有助于避免美国货币政策在伯南克接连降息的惯性下重蹈格林斯潘在本世纪初刚刚犯下的错误,沃克尔的存在让市场不必对奥巴马用“一个泡沫代替另外一个泡沫”而太多担心;其四,奥巴马的幕僚们对次贷危机的前瞻性理解较为理性,巴菲特最早看穿华尔街裸泳的事实,沃克尔则很早就点明了放松金融监管的危险,就连以外交政策见长的拜登也曾指出金融市场透明度缺失的不利影响,市场有理由对奥巴马更加有针对性地化解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长期风险保有更大信心;其五,奥巴马作为美国第44位总统本身就具有许多“争议性”的亮点,而次贷危机剧烈恶化以来显露出一系列有悖于传统经验和经典理论的新特征,市场有理由对奥巴马借由民主党占据两会多数席位的优势,以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应对各种危机中的新鲜要素保有更大信心。 奥巴马的变革可能正当其时,9月14日以来的金融海啸和10月30日以来的美国经济数据深层走弱,已经让市场隐约看到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双危机重叠”的可怕趋势,而奥巴马变革带来的救赎效应恰恰指向了双危机的各自核心,即经济领域的消费萎靡和金融领域的信心缺失。 纵观历史,市场也许应该对奥巴马引领美国经济走出危机、走出低谷保有更强的预期,毕竟民主党在经济方面的历史政绩比共和党要好许多,在1930年至2007年的78年里,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5%,其中共和党主政的38年平均仅为1.842%,而民主党主政的40年平均高达5.075%。继1932年罗斯福取代亨利和1980年里根取代卡特之后,奥巴马成为第三个在危机时刻走进白宫的新总统,罗斯福和里根都最终战胜了危机并赢得了历史的肯定,也许奥巴马也能在变革中写下属于他的传奇。当然,笔者更倾向于认为,里根式的先苦后甜可能才是奥巴马未来的心路历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24
国际的期待: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俄罗斯方面对美国大选的结果也相当关注。相对于麦凯恩而言,俄罗斯更愿意接受奥巴马的当选,希望这一变动能给目前处于低谷的俄美关系的改善带来新的契机,但对俄美关系的前景俄罗斯方面仍持谨慎乐观态度。 随着奥巴马的成功当选,俄罗斯也随即向美国伸出了有意与其改善关系的“橄榄枝”。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5日在向联邦会议发表首次国情咨文时表示,俄美两国人民之间不存在什么问题,俄罗斯也没有生来的反美主义。俄方希望,美国新一届政府能够做出有利于俄美关系全面发展的选择。随后,在发给奥巴马的贺电中,梅德韦杰夫还表示希望与奥巴马进行建设性对话。 其实,在此次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揭晓前的近一个月里,俄罗斯各界对选情一直予以高度关注。俄罗斯政界和学术界人士纷纷通过传媒手段预测大选结果,同时还围绕着“谁最终入主白宫将对俄罗斯有利”的话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总体而言,俄罗斯更倾向于支持奥巴马当选。专家认为,奥巴马当选有可能给目前处于低谷的俄美关系的改善带来新的契机,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奥巴马是新一代较有“协商能力”的政治家。47岁的奥巴马是美国年轻的新一代政治领导人,相对于麦凯恩而言,奥巴马并非是一个在“冷战”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政治家,因此他不会有麦凯恩那样对俄观念的惯性思维,这为改善俄美关系提供了前提。 其次,奥巴马当选后可能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以及美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等俄方关切的重大问题上采取缓和措施。鉴于目前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俄罗斯对上述问题的强硬立场,新任美国总统恐怕将改变现行策略,采取较为缓和的措施。俄罗斯希望,美国政权更迭能够为解决这些“久而未决”的问题带来新的契机。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巴里诺夫认为,美国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将会更加慎重地对待诸如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和调解伊拉克问题,并将更加建设性地与俄罗斯进行合作。他还预测说,美国新政府将大规模地缩减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和在伊拉克开展军事行动的开支。 第三,当前金融危机为奥巴马“重修”俄美关系提供了契机。舆论认为,奥巴马之所以在美国总统大选的最后时刻“力挽狂澜”击败麦凯恩,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当前持续动荡的国际金融形势是分不开的。为了度过危机、完成选前承诺,奥巴马势必要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而与俄罗斯恢复伙伴关系则符合美国的切身利益。因此,金融危机也就给奥巴马重新缓和并修复同俄罗斯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虽然俄罗斯对奥巴马当政寄予了厚望,但是对俄美两国关系的前景还是持一种比较谨慎的乐观态度。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5日除了在国情咨文中向美国“示好”外,同时也强调说,高加索冲突为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提供了借口,对此俄罗斯将采取回应措施。俄将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以应对美国在东欧地区部署的反导系统。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新一任总统,俄美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些缓和与改善的迹象。但是,对于无论在经济资源,还是军事实力方面都在世界居全面主导地位的美国而言,其对外政策总体上不会发生彻底改变,美国的全球战略仍将保持现状,因此,俄美关系能否因奥巴马的当选而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与转变,还有待观察。刘根其选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