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

如题所述

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它包括:1、人文素养: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2.教育素养: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育能力素养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3.科学素养: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4.创新素养:要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祟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5.信息素养:它包括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6.美学素养:懂得一些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知识,具有美的感知能力,美的欣赏能力,美的表达能力。7.实践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目标及课程的基本理念都有所规划,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1.人文素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等社会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一体涵容的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因素。文以载道、载情、载史、载文。另外,语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处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创设出语文知识应用的现实情境来。其次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知识方面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语文学科知识,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对这些必须达到全面扎实、尽可能做到精通,对其所有问题都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标准》要求1--6年级背诵古今诗文160篇,对这些篇章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掌握。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学习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2.教育素养《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学习方式上,《标准》强调必须“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在教学及学习方式上的变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应包括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育能力素养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够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想。语文教育能力素养是指识字写字教学能力、阅读教学能力、作文教学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综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素养是指探索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素养,它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和创新素养的集中体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好坏。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小学语文教学论等教育科学知识,用以指导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3.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与语文学科联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它的触角伸到几乎所有领域。如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本中《赵州桥》、《李时珍》等课涉及科学技术知识,而《海底世界》、《春蚕》等课文又涉及了自然环境知识等等。天真的小学生也许会问语文老师:“天为什么是蓝的”,“血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些涉及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因为你是一个语文教师而不去回答。所以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使小学语文教师对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掌握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学渗透。小学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也因为小学语文教师还承担着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精神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还有很多地方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对一些新知识的掌握,对科学过程、方法的了解,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国目前已开展了小学教师培养的本科教育,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必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创新素养《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同时《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强调大教育观,即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创新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所有这些都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素养。教育要创新,首先要拥有一批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是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祟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创新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活想像力和创新思维。5.信息素养《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它包括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学习的资源,并提供给小学生,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把这些信息适时地展现给学生,再加上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就会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加深他们对学习的理解。6.美学素养《标准》前言指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总目标中又指出:“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有这些叙述,都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纯语言知识,还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之成为“完整”、“丰满”的人,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要求是比较高的,其审美品位应该是和谐又优雅的。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恬静和陶醉,优雅让学生崇敬、向往。这种审美应体现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教学程序的设计上。如优秀的诗文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教学中如果有意识地运用,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更加热爱民族优秀文化。7.实践素养《标准》多次从不同角度指出,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凡此种种都强调语文教学要重实践、重体验,也必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实践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学实践性的重要体现是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变读书、答问的单调形式为课堂上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主要表现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讨论、游戏、表演、欣赏、评价进入课堂,让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小学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养,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体现,是与学生语文学习、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师实践素养的发挥要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教师实践素养的发挥将使小学语文教师由一个讲授者变成一个语文学习环境创造者,由一个课堂资源的提供者,变成一个实践方法的指导者。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了这些实践素养,就能将学生真正地带入语文课程领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语文、学会语文、会学语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