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一篇《学会思考》议论文……求一些有关的名人事例,五、六个就好,越多越好…

如题所述

《马云创造》一、24人中有23人反对
  这一章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说的是马云出来创业的时候24个人中23个人反对他的意见,但是他坚持了下来,结果他成功了。其实我觉得这种故事是很无聊的东西,就像马云说过的,大概意思是如果他成功了会去美国的大学讲,如果他失败了会去北大讲,因为失败的时候说出来的东西更加值得借鉴,而成功的东西是很难复制的。我以前也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成功者没有发言的权利”,不过从思想上并没有分析透彻,所以也没敢在水木上发出来,但是我坚持的东西还是这个,成功有很大程度上的偶然性,很多时候是碰巧乘大势,或者是碰巧赶上了,也可能是你自己做到了一些事情导致了你成功,但是根本的问题是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真的觉得这是引起成功的关键因素,甚至成功以后也不清楚,而在讲自己成功的时候更加难以将外部环境、内因、全部细节和关系说的非常透彻,那么这种成功的经验又有多少是可以复制的呢?所以我看书的时候大多也只会持存疑的态度,尤其是管理学的书,大多是教授写的,很多时候听起来是那么回事,结果实际一做就差远了。回到原来的这个话题,我觉得这种故事很无聊,因为现在是马云成功了,这个故事就好讲了,如果他失败了呢?为什么没有人注意到那么多执意创业却失败的人们?我不是说出来创业不好,我只是想说这种故事完全没道理。另外,像这种坚持自己决策的东西很多时候也是很难说的一个事情,一个团队24个人,可能这次A说对了,按A说的获得了成功,下次A又说了一个说法,而B不同意,B提出了一个方案,结果A坚持己见,却错了,结果证明B说的是对的,这个时候你怎么说?你是说A坚持己见错了,还是说B没有坚持错了?其实这么说都是错的,如果说一个人出来做企业这样还是可以考虑的,但是如果是一个公司,还只是简单的听一个人的说法,就直接去做,不论这个人是CEO还是董事长都是错的,在我看来应该有一套系统科学的流程管理,靠这种系统的东西来决策,这样才能保证长久的成功,否则只能是个人英雄主义,只能是短期效应。

《马云创造》二、思想家只能有一个
  书中说马云曾经“态度非常坚决,大家可以争执,但是争执必须是面对面的,必须马上解决,如果向第三方说,就表明你动摇军心,就必须离开这个团队。因为在任何一个企业里,思想家只需要一个。”我不知道马云说这段话的语境,所以无从判别其中是否隐含其他的含义,但是这里面的“思想家只需要一个”我不是非常明白,因为我不知道他想强调的是这个思想家只能有他一个,还是说这个团队的思想只能有一个,不过从整本书来说,我觉得应该是团队的思想,比如后面提到的马云强调员工必须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否则不论多么厉害都要离开,我很赞同这种思想,而且整本书看来,马云还不太像这种强调思想家只有他一个的管理者。另外,关于“向第三方说”的问题,我觉得马云说的很好,其实这关系到做人的问题,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管理方式的问题,这是做人的问题,文章后面也提到了马云关于做人的论述,无非是做企业要首先做人等等,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企业的员工,尤其是在马云说的那种“必须马上解决”的对立面,也就是问题并没有解决,却不明说,只是在对外人唠唠叨叨,这只能说明做人的方面存在问题,可惜这是现在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做法导致了很多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

  《马云创造》三、马云狂想
  关于马云的狂想,实在不必赘言,他发出过太多的狂言,然后又实现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的,尤其是给打算出来创业的人。
  “马云说,一个企业家经常要问自己的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到底想做什么’。在他眼里,不会造梦的企业家,决不会成就优秀的企业。”
  马云为什么敢“提出疯狂的盈利目标?答案是学会判断市场、学会估计自己的实力。”这和我今天刚刚看过的孙子兵法的思想基本一致,其实这类话都已经不必摘抄了,因为实在是已经变成常识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其实并没有做好常识性工作。
  “男人的肚量是被委屈撑大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22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第2个回答  2014-05-22
学习了,资料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