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楼赋》的翻译

如题所述

黄楼在徐州城东门,乃黄土所筑之楼。元丰元年(1078)八月,徐州太守苏轼为纪念年前率军民修筑长堤、战胜洪水而建。本文作于是年九月。
  赋前小序,精粹而具体,记叙了战胜洪水的经过,交代了楼之来由,说明了作赋的原因。其中突出了苏轼作为一城之守的重要作用。“水未至”则未雨绸缪,充分准备,故“水至而民不恐”;水既至,则身先士卒,稳定人心,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对城外灾民,则派人拯救赈济,使“得脱者无数”。水退后,则不存侥幸,增筑城墙,筑木堤捍之,故“民益亲”。于是即城为楼,人相劝成。
  赋的前半,借客之口,抒发叹喟。以汉元光年间河水为患二十馀岁为陪衬,描状洪水之浩淼、凶猛,颇有气势;后半就苏轼所见,抒发感慨。“安于乐者、不知乐之乐也,必涉于害者,而后知之。”颇含哲理,“若欲以警发愤者”。(苏轼《答张文潜书》)描绘水退后登览的景色,高远宏大,鲜明生动,表明苏轼胸怀之博大。篇末吊古人,闵河水,感伤中求超脱,表明苏轼情致之旷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