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

如题所述

材料二:安史之乱。

以下是原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完成(1)~(5)题: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盛世景象?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
(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
(4)杜甫写出以上诗句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5)综上所述,说明文学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思路解析:材料题的一般作法是,首先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这对帮助理解材料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分析概括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和教材的相关知识相衔接,最后用概括简练的语言总结出答案。本题用我们熟悉的两首唐诗作素材,既考查我们对唐朝诗人及其名篇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与之相联系的有关历史知识,是一道考查灵活,颇具创新的好题。材料一是描写唐朝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的盛况;材料二是描写安史之乱后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时的战乱景象。可见,诗人杜甫是唐朝由安定到动荡年代的见证人。本题所问都与这一时代特征相关联。本题的关键是把诗歌描绘的景象和教材的相关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加以拓展才能写出答案。
答案:(1)材料一:开元盛世。(2)材料二:安史之乱。(3)由盛转衰(或复杂动荡)。(4)思想基础: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或渴望和平安定)。 (5)源头:社会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1
从安史之乱到唐结束,都是战乱时期吧
唐朝战乱起点  
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私有性所造成的固有矛盾。
起因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时期﹐由于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础上的府兵制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见天宝十节度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着﹐经常以一个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藉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