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古人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只是,对于忙碌的时人而言,也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古人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只是,对于忙碌的时人而言,也是奢侈的愿望。内心的月朗风清,金钱是否能买得到?其实,在物质之外,最值得讨论的还是人的内在。如果精神需求也被拿来作为商品交换时,我们看似得到的东西,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我的‘清风明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例文:
我心中的“清风明月”
清风明月夜,手捧一杯香茗,月光照在翻动的书页上。
物欲横流的今天,生活的快节奏已成为人们的常态,我们早已没有古人的那份悠然闲适的心情。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快步向前走,上班族们在飞速敲击着键盘,民工们在工地上飞快得砌起一面高墙,学生们一个个都在纸上奋笔疾书。
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金钱的力量驱使着人们加快了节奏,都成了金钱的俘虏。我们每个人都像枕戈待旦的甲兵,随时准备与人较量厮杀。金钱的魔力似乎已经渗透了人的心。
没有人会想起已经多久不曾抬头仰望过蓝天,多久没有放眼眺望过远山,多久没有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或许有人说,只要我有钱了,我就可以尽情地去畅游世界了。却不知,内心的月朗风清,其实并不需要金钱的奠基。
不如在百忙之中,放下手头沉重的工作,暂时忘却那疯狂的题海书山,尽情地享受自己的清风明月。
不如在闲暇时光,约上三五好友,去登上一座不知名的小山。沿途的风景全是你的。那悠扬婉转的鸟鸣声,那泉水流淌的哗哗声,还有那是不是从你脸上拂过阵阵微风……行走在山间小径,幸运的时候还能看见各种小动物,以松鼠居多。顽皮的小松鼠是山之子、树之友。一听到声响,机灵的松鼠捡起一颗美味的松果子,“嗖嗖”地爬到树上,看着地上的人。登上山顶,再渺小的人也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豁然,豪气万丈地喊出自己的朝气和热情。
我心中的清风名月,是登上山顶放飞心情。
不如在月朗风清的夜晚,手捧香茗,陶醉于书本的油墨香中,与王维一起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佳境,与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会和李清照在黄昏时登上一叶扁舟,品味她那“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忧愁;我会与苏轼共游赤壁,看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景色。在书海墨香中,我仿佛是一只帆船,让知识的风儿吹我不断向前。
我心中的清风明月,是品味书香悠然畅想。
不再去想物质欲流的现实,在这一刻尽情地放松自己,放飞心情,悠然畅想。品味属于自己的“清风明月”。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仔细审读材料,抓住第二段中的关键句“内心的月朗风清,金钱是否能买得到?其实,在物质之外,最值得讨论的还是人的内在。如果精神需求也被拿来作为商品交换时,我们看似得到的东西,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文题,我心中的“清风明月”,“清风明月”是一种隐喻,在写作中应该有具体的所指东西,比如我心中追求的理想、我心中的生活态度、我心中的文字、亲情、友情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仔细阅读材料,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指向,仅仅抓住材料中“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作文章,孤立地空谈讽刺“有钱能使鬼推磨”。同时,我心中的“清风明月”这个命题作文有限定性,限定了“我”,在写作中要彰显我,要尽可能地多写我自己心中所想,写自己的心声,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要重心放在漫谈他人的“清风明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5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物质社会,人难免略显浮躁。我们习惯用利益、金钱来衡量一个事物的存在价值,有价值的称之为“有用”,没有价值或者价值较少的我们就称之为“无用”,无用之事少做或不做,有用之事则争抢着去做。即使是读书,也带着一副有色眼镜。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泛滥,而尚能清心寡欲、自得其乐地读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话本没有错,因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获取知识、智慧的沃土。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却把读书异化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看,读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说的如此直白、通俗。为什么读书?因为那里有黄金、美人,代表的是权利、财富、享受,这一切都指向名利。原来读书是如此有用。因此,古有“学而优则仕”,今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由此,万千学子正襟危坐、挑灯苦读,“之乎者也”口中念念有词,物理、数学演算娴熟,心却梦想着那名利场里的功成名就。读书成了赤裸裸的利益交换。有用成了读书的最高理想、衡量指标。但读书岂能用“有用”、“无用”来评价?
  老子曾说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是充满智慧的,他一语中的,用常人熟知的车轮、器物、房子,让我们明白那些无形的,看似无用的虚空,其实方为大用,事物的真正价值恰恰是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无形之物。读书也如此,读书确实可以获取一些实际的利益,例如学位、文凭、职位、财富,这些是读书可以看得见的有用之处,但是,如果读书只关注这些有用的获取,而忽略,甚至无视其中的思想、哲学、乐趣,则是迷茫、痛苦、可悲的,最终只会成为书籍的奴隶,像一个陀螺,被名利的纤绳牵引着,控制着,最终找不到方向,失去自我。所以,摆脱名利的束缚,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一方自由天地,遨游书海,放飞心灵,获取知识,涵养精神。
  当你挣脱了诸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的束缚之后,你必定能够体会到读书的真正乐趣。被称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的国学泰斗陈寅恪先生早年留学欧美,留学多年没拿半个学位,不为文凭而读书,不为功名而读书,而醉心于钟情的哲学、佛学。若按实用主义的观点看,他读得都是无用的书,因为一不能获取文凭,二不能求利,三不能生财,但正是因为不为眼前的实用而读书,反而读得自在、潇洒,在他眼里,只看到那浩瀚的学海里的智慧之浪花,思想之轻舟,当其他人在名利场里追逐的时候,他早已“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真正领悟到读书的妙处,终成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傅斯年也是如此,欧洲七年留学,回国时只留下几本笔记,只为学术不为沽名钓誉,治学涉及面极广,学术修养极高。
  反观现在那些为装点门面而读书,为名利而读书的所谓知识分子,是该汗颜了。所以,只有摒弃那种纯粹为有用而读书的错误观念,才能真正做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畅快与惬意,才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发现读书的价值。
  读书,不为求名,不为求财,只为求知、明理,只为丰富内心、传承文化。正如罗素所说:要多读点“无用的书”,那些看似无用的书,里面有思想,有哲学与乐趣。须知,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