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小暑的打油诗

如题所述

1,小暑才交雨渐晴,雷雨初歇暑气开。小暑夏弦应温风,阶庭绿苔隐蟋蟀。
2,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3,小暑七天天渐狂,上午八点出骄阳。出门数步汗欲滴,心静自然凉。
4,小暑:温风至,蟋蜂居壁,鹰始挚。大暑: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行时。
5,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蔼,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6,我将莲花折扇折,小桥雾水填满池,小暑于初假戏水,泠泠天有细丝落。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小暑亦称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时至小暑,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向30℃逼近,正所谓“小暑温吞大暑热”,“小暑过,一日热三分”。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尤为重要。
  小暑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高热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国大部分地区,稻子、玉米等农作物此时正蓬勃生长。
  据传,小暑时节,民间素有吃藕的习惯,人们认为夏天食用以适当方式烹制的鲜藕,能够治疗血虚失眠。许多地方还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这个习俗在南方比较流行,北方则会在小暑、大暑期间喝羊汤。“羊”与“阳”谐音,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喝羊汤能够增加阳 气。此外,古时还有小暑吃热汤面、过水面的习惯,《荆楚岁时记》记载:“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所谓“汤饼”,指的便是热汤面。这些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朴素的养生观和豁达的生活观。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6
小暑不畏惧,
热透必有雨。
你若心头静,
何愁无凉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