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肮脏违心愿”,这句话是不是在说,妙玉最终落入了风尘?

如题所述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虽然是红楼曲《世难容》中咏叹妙玉的一句话,但并不代表妙玉最终真的是落入风尘为娼妓。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这是《红楼梦》五十一回薛宝琴所作的十首怀古诗中的一首。小说五十一回的十首怀古诗,暗喻的是十二钗除林黛玉与薛宝钗外的其他十钗的命运。

《钟山怀古》这首诗的内容,暗喻的就是妙玉的命运。“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是说妙玉带发出家修行,去世离俗的她本就远离了俗世的名利与纷扰。

可是因贾府元春省亲,妙玉竟被没来由的请去做元春省亲的门面装饰,如此妙玉最终又入了凡尘。这里的“出凡尘”中的“”,有‘出使’之意。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这两句说的是,贾府抄家后妙玉也受到了牵连难以脱身,妙玉带发出家修行之事,最终也沦为了世人口中的一段笑话。

《钟山怀古》这首诗的重点在最后两句,因为这两句关系到妙玉最终的结局。贾府抄家后,妙玉虽然不会像贾府的丫鬟一样被发卖,但失去贾府庇佑后“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的她,从此再也不会有清净的日子。

“王孙公子叹无缘”的妙玉

《红楼梦》第五回,预示着妙玉命运的判词中,画着一块美玉落在了污泥中。妙玉的咏曲《世难容》中有“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之句,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妙玉最终落入了风尘。

但是从《世难容》中的“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一句可知,妙玉并未落入风尘。为何?倘若妙玉最终真的落入风尘沦为了娼妓的话,但凡有权势的王孙公子,都可以一亲她的芳泽,就无须王孙公子们“叹无缘”了。

既然王孙公子都感叹与妙玉无缘,可见妙玉最终被有权势之人“掳掠”去后占为了己有。既然“王孙公子叹(与妙玉)无缘”可见妙玉的芳容与才情,是被当时的王孙公子们所熟知的,这也间接地说明,妙玉被某位权贵占为己有之后,并未“金屋藏娇”。那么妙玉最终去了哪里?

“青灯古殿人将老”的妙玉

《世难容》中的“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之句,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妙玉的去向。从“青灯古殿人将老”一句可知,妙玉的一生都没有离开尼姑庵。

从《红楼梦》中多处的描写可知,当时的寺庙与庵院,大都沦为了名利是非场。寺庙与庵院里的道士和尼姑不参禅念佛,常常奔走于豪门宅院之间,干的是保媒拉纤、牵线搭桥之事。

《红楼梦》六十三回,邢岫烟对贾宝玉说起妙玉时,说道“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可见看世人皆不入眼的妙玉之所以应贾府之邀,一来是贾府“礼贤下士”,二来是妙玉确实需要找个像贾府这样的庇护所。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妙玉,在贾府抄家后,彻底失去了庇护她,最终的结局大概是沦为了某个位高权重之人的玩物。所以,曹公在妙玉的判词与咏曲中,都将妙玉比作一块落入污泥的美玉。

结语:

综合以上可知,《红楼梦》中咏叹妙玉的红楼曲《世难容》中,虽然有“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之句,但从“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可知,妙玉并没有落入风尘为娼。

《红楼梦》前八十回已经将小说中要出现的人物,或从正面或从侧面做了相关介绍。妙玉之所以遭遇如美玉落入污泥般的境遇,是因为受贾府抄家之事的牵连。小说中贾府的对立面是忠顺王府,贾府抄家自然少不了忠顺王的推波助澜。

忠顺王在家豢养戏子做玩物,可见其虽然位高权重,却是个贪淫好色之人。好色的忠顺王见了“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妙玉,自然不会轻易放了她。所以,妙玉最终的结局,极有可能在贾府抄家后,她被中顺王占为了己有后,最终沦为了忠顺王的玩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3
是的,妙玉最终的结局非常的惨,想要一生高洁,最终被土匪掳走,很有可能落入风尘。
第2个回答  2021-06-03
是的,这句话概括了妙玉的后半辈子,结局真的是非常悲惨,妙玉想要远离这个社会,没想到走向了更不堪的境地。
第3个回答  2021-06-03
这句话可能确实是在暗示妙玉的结局,其实并不是太好。让人觉得特别的可惜,能够有这样的结局,也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第4个回答  2021-06-03
是的,因为生活在这个世上谁会遇到非常多的事情,但最终都会选择一样的途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