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的命运,为何会一个比一个惨?

如题所述

大家都知道初唐四杰指的是四个好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旧唐书·列传》杨炯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与汉诗同名,称王罗,在国内亦称“四大家”。四人都是初唐大文豪!他们的诗歌和文章在后世很受欢迎,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才华好。除了杨炯明哲保身,其他三个人都不会善终。

王勃,字子安,650年生于山西龙门,名门神童世家。爷爷是隋末初唐的文化名人,学生遍布天下。爷爷的弟弟王吉是北京有名的“神童小仙”,王勃的弟弟王沃也是个天才少年,20岁考上了进士。出生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王勃把这个家庭的神童基因发挥到了极致: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就写了一篇《韩曙指点迷津》,指出了著名学者颜师古注释韩曙的错误。十岁时他欣赏六经。

王勃很早就展示了他的才华,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14岁直接上书丞相,直接发表政见,得到左右手刘向道的深深赞赏。刘翔称赞王勃是“神童”,并向朝廷推荐。于是,王勃被任命为朝三郎,品秩七品。你要知道县长的军衔只有七品,而此时的王勃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他在任时心软,隐瞒了一个逃亡的官奴。后来怕被举报,杀了官奴。他想杀人,王勃被判死刑。幸运的是,王勃遇到了大赦的机会,他的生命得救了,但他的事业从此可能无望。在他的余生中,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大洋彼岸看望他的老父亲。然而,在这次访问中,王勃死于溺水,年仅27岁。

杨炯和王勃一样聪明。杨炯出身名门,从小聪明好学,很早就显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不幸的人才,官场沉浮,并无建树,心中作了杨炯惆怅,活了两年(693)。杨炯44岁死于颍川之约。和其他三个好朋友相比,杨炯其实挺幸运的,因为至少他结局还不错。

著名的《唱鹅》写于骆宾王7岁,可见此人也是神童。骆宾王过着悲惨的童年,父亲早逝。他死后迁居博山,后迁居兖州秋艳县,早年穷困潦倒。成年后,骆宾王被李变成了政府。之后任郎去了西域。高邮之战,徐敬业全军覆没,骆宾王失守,成为历史之谜。

王勃6岁不言自明,骆宾王7岁领先,杨炯10岁神童先试,卢照邻没有这些惊艳的记录。他的才华来自于他一步步的实践学习。卢照邻出身名门,幼时读诗书,师从、王小学及经学,博学多才,有文化。先是一只胳膊废了,然后一条腿瘫痪了。真的是千里之外,从此开始了十年的痛苦之旅。他一生苦不堪言,病入膏肓,为权贵所不容。最后卢照邻投河自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7
因为他们非常正直,希望为人民谋取福祉,希望能够整治黑暗的官场,但是人脉后台不够硬,反被政治对手陷害,于是一个比一个惨。
第2个回答  2021-05-16
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了的,他们都孤高傲物,在政治上不得志,不如意,而且其中有人不是身体残疾,就是身体有疾病,生不逢时,所以都英年早逝。
第3个回答  2021-05-16
初唐四杰都觉得自己才华很高,所以说话都不注意尺度,最后都被人害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