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什么?

如题所述

《离骚》和《诗经·国风》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国风》是收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

扩展资料

1、《离骚》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

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

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离骚》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殉身无悔的态度、上下求索的精神、香草美人的喻托和悲秋伤逝的传统等方面。诗中包含的殉身无悔的执着和坚韧,激励着后世诗人在诗歌中以这种顽强执着的态度去追求理想的政治和社会,追求理想的人格和爱情。

后世诗人还从《离骚》中继承了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美好理想的追求精神,也继承和发展了《离骚》中以香草美人比喻美好品质这种独特的比兴手法。还有,从《离骚》开始,中国诗歌形成了一种“悲秋”主题。

2、“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国风》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有很好的体现,并且成为它显著的艺术特点。

“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予以有力的讽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这方面的名篇。

在形象塑造上,“国风”也具有 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作者们能通过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倾诉,表现他们的欢乐与悲哀,刻画主人公的行动及其性格特征。“国风”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也不是千篇一律。

它常冲破四言的规定,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杂言诗。

这些随着情感的波动而富于变化的诗句,读起来节奏分明,极富音乐性,“国风”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精确恰当地使 用双声、叠韵、叠字,更增加了艺术魅力。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国风”大大增强了表现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离骚》简介:《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诗经》简介:《诗经》是以郑庄公、叔段与武姜为中心线索的史诗性诗歌总集,也包含不占三十分之一的其他诗歌,收集了国风、大雅、小雅、颂等音乐风格史实性诗歌三百多篇。在诗经中能清晰地考证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原作者,并能以时间为线索做更加准确的事件追踪。而国风的大多数诗歌是流行于南方各国的郑庄公与叔段兄弟之间的信息交流歌,以及叔段的个人生活歌。大雅多是武姜教育叔段的歌,并包含一首郑武公的遗言歌《思齐太妊》,《颂》是祭拜宗庙的赞美德行的的赞颂之歌,其中就有叔段的歌。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申培)、鲁(毛亨)、韩(婴)、毛(苌)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国风简介:《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汉族民间诗歌。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古代汉族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风骚

“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比喻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后风骚用为诗歌的总代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示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唐宗 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1-18
风骚

“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比喻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后风骚用为诗歌的总代称.
第4个回答  2008-11-18
“风骚”或“先秦双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