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海棠诗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如题所述

前两句从视觉(颜色)、嗅觉(香味) 的角度写出了海棠高洁与柔美的特点。
【原文】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
综观全诗,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诗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22
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袅袅:形容风的和缓轻柔。
泛:透出。
崇光:这里指月光。崇,隆盛、华美。光,光泽。
空蒙:雾气迷茫的样子。
霏霏:迷蒙状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译文】
春风轻拂着海棠花,花儿透出美妙的光华。迷茫的夜雾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朦胧的月光转过曲折的回廊。
夜已经很深了,只因为担心眼前的海棠会像人一样因深夜而睡去,所以赶忙点燃红烛,照耀着红艳艳的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