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特点

如题所述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散文的基本特点有:

一、流转生动的语言美

一切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读者和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没有它一切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无从谈起,汪曾祺尤其重视语言美,他对语言的见解也很精到,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要求语言要气韵生动。他说:“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里,他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同时他也强调文章语言中流动的韵味,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他的散文语言都有这样的韵味,在平和简约的语言里,或透出一种柔情,或低吟一分悲悯,或活泼着几许幽默机智,细细咀嚼,犹如“春初新韭”。

二、真情关怀的情感

汪曾祺散文中流露出的人生态度是淡泊、超然的。他在文中多次谈到这种态度:“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一个甘于淡泊的作家,才能不去抢行情,争座位;才能真诚地写出自己所感受的那点生活,不耍花招,不欺骗读者。”又说“人要有一点自知。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通俗抒情诗人。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我写的一切,都是小品。”正如他所说的,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平淡柔和人生理想。他“天分甚高,但天性散淡,懒于过问政治,一心只想作个潇洒文人”。即使是可以写出雄伟壮阔境界来的题材,在他的笔下,也呈现出小桥流水式的柔和的美。许多作家写泰山写草原,都会描出一片恢弘的辽阔的壮美气势,但在汪曾祺的笔下,则现出一种悠然宁静的美。他注目的是泰山的碧霞元君、金刚经,山上的.各色野菜,担山人的扁担等等,总之与他一贯追求的平淡柔和的境界相吻合。这种淡泊超然的人生态度如细流一样在他的散文中缓缓流淌,随处可见。

三、自然旷达的思想

汪曾祺的这种情感的体现与他所接受的儒道互补的哲学思想有直接的关系,他自称“受影响最深的还是儒家”他特别推颂曾点式的儒家思想: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圻,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点的这种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美的极致,汪曾祺如是咏叹。这反映在文学,就是对“适我性情”风格的推崇,对于简洁、潇洒的文风的追求,致力在文章中构建一个和谐的充满人性美的人文环境。他始终用一种充满温情的目光注视世界,以一种积极达观的态度去思考、去生活,他能在被定为右派之后心安理得地在农科所读《容斋随笔》《梦溪笔谈》,在被人不小心撞的嘴里的牙乱七八糟后还能不在乎的替人圆话。这种“安贫乐道和闲适态度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美德”。在继承传统的文化的同时他对现代化也是积极面对的,对其负面影响是警惕的。在《胡同文化》中,他用老庄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现代文明的发展,但又在现代化将人异化的层面提出了质疑,从而呼吁人的发展应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但不能强求,以致误入歧途,消失了本性的美好。汪曾祺的这种蕴涵着和谐、温暖、奋发思想的散文为现代人缔造了一个似秋水容纳百川的浩淼的思想空间。

汪曾祺散文流转生动的语言,真挚关怀的语言,自然旷达的思想共同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似水空明淡泊,阔远生动的美好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3
1,深厚的人文精神。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在人物对象中倾注很多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感和济世关怀,由于这个特点,汪曾祺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士大夫”,中国作协给他了一个非常准确的称谓:中国最有人文情怀的风土作家。

在汪曾祺的笔下,地方上的风土人情被描绘的细腻动人,仿佛一张唯美的风景画,令人久久沉醉其中。

2,闲适的诗性魅力。

在汪曾祺的文章里,事物很随意的出现,人物很随和的被描写刻画。没有结构上的复杂编制,一切都是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如小桥下的流水,浅吟低唱,充满着生活的灵动,风流的雅趣和景色与人内在的和谐之美。

用“天人合一,美美与共”这八个字来形容,很是贴切。



3,语言的丰富流动

汪曾祺的散文很平,即平凡、平静、平淡,但在这“平”的背后,又蕴含着无尽的生活和生命之美。比如他的那篇《槐花》,把女性的内在美刻画的直入人心,而且这种美是与自然,与人性,完美的结合在了一切。

汪老的语言看似平淡,其实极其丰富,流动,带着人性的闪光,内容上不干瘪,往往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4,非功利的文学旨趣。

汪老出生在战争年月,成长在文革时期,晚年才开始大量创作,无论社会如何动荡,人世如何变幻,他始终秉持着一种“左看看、右看看”的非功利非世俗态度,这种一种极其难得的文人态度,对于现在的作家来说,是一种值得学习且珍贵的人格品质。

想要出好作品,写出好文章,就不能太功利。在汪老身上,那种纯粹的文人风度,学识,乃至气质,被集中到了一起。



5,风土人情,体察细微。

大家一致认为,汪老在作家之后,是个不折不扣的民俗大家,就像马未都一样,身份是收藏家,但实际对很多领域都有过不错的钻研和认识。汪老对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体察细微,常常可以把一些小事情描写得如“现实再现”,就连吃土豆,烤红薯,挖野菜,都能得出不一样的人身体悟,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6,平易自然,富有节奏感。

汪曾祺的散文中没有设计多么精妙的结构,或者由远看到近,或由时间顺序,讲通事物事情就好。他的文章,在结构上平易自然,在叙述方法上致力于内在的节奏感。这是汪曾祺散文中“神不散”的部分,即叙事的内在节奏。

他的散文内在和谐。这种内在和谐表现在其一是语言的和谐,多杂糅许多口语化语言,“眉子”、“火食”等。口语化语言的出现非但不会显得文章低俗缺乏文学性,反而应和了汪曾祺闲话式的特点,更加平易自然。其二是草花随处见,鱼鸟信手拈,以一种“入世”的态度观世界,品人情,体现一种生命内外的和谐。
第2个回答  2020-11-23
汪曾祺散文语言具有朴素、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常常使用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
王安忆曾说过“汪曾祺老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 王安忆还说:“汪曾祺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汪曾祺小说散文中大量采用了地道的方言,文章读来琅琅上口.在小说《星期天》、散文《安乐居》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上海方言.如“操那起来”、“斜其盎赛”等,既有地方色彩,又写活了人物。
简单点说,就是朴素+平实+口语化。
当然,汪曾祺真正的语言风格肯定不是这几个字就能包含得了的,但我觉得,这几个应该是比较基本的特色了。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平淡、韵味无穷的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第3个回答  2020-11-27

汪曾祺是一个散文学家,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梁文道为您解答!

相似回答